中国残奥会金牌数量大幅领先美国,背后的原因与挑战

图片源于: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article/2024/sep/06/china-dominates-paralympics-disabilities-talents

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与美国在全球主导权的争夺中锁定持续的竞争关系。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美国以39枚金牌战胜中国的38枚金牌,而在上个月的巴黎奥运会上,两国均以40枚金牌平分秋色。 
 
然而,在残奥会上,中国的表现则完全压倒了美国(及其他所有国家)。 
 
在过去五届夏季残奥会中,中国的金牌数量始终至少等于第二和第三名国家金牌总和。 
 
截至今晨,中国在巴黎残奥会上已获得73枚金牌,遥遥领先于英国的37枚和美国的27枚。 
 
这种成功的许多原因与中国在奥运会上的成功类似,首先是国家几乎无限的资金支持。 
 
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通过资金投入达到顶峰的国家。 
 
例如,当英国队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只获得一枚金牌(谁也不用说,就是史蒂夫·雷德格雷夫和马修·平森特)时,国家彩票的注入使得资金在悉尼2000年之前提升至3700万英镑,并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升至2.15亿英镑,伴随着奖牌榜的相应跃升。 
 
而残奥会的花费也从悉尼的400万英镑上升至伦敦的3100万,东京时则达到5400万。 
 
相比之下,中国每年在体育上的预算估计超过233亿元人民币(24亿英镑),其中大部分资金流入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精英体育体系。 
 
但对于中国而言,这不仅仅是金钱问题。 
 
国家的体育卓越是基于一种称为“举国体制”的理念,该理念旨在动员所有必要资源以实现成功。 
 
虽然这个概念最初只适用于国家的体育框架,但随着多年来的成功,习近平主席如今也将其用于支撑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 
 
是的,资金为运动员提供了优秀的训练设施和财务激励。 
 
但这套系统在对中国能够主导并且奖牌数量较高的项目(如跳水、乒乓球、举重、最近的射击)进行战略性关注方面展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 
 
此外,也许最独特的特点是,在各个层面上对将荣耀带回祖国的渴望的爱国认可。 
 
当然,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增加资金和国家的关注度于奥运会,也能够实现相同的结果,但还有其他一些更特定于中国自身的原因解释了它在残奥会上的成功。 
 
在美国,许多残奥会运动员是受伤的退伍军人,而在中国,这种情况并不普遍,许多残奥会运动员来自贫困的农村地区,可能还有先天性疾病。 
 
这使得中国能够最大化人才识别和发展方面的优势,许多运动员在生活的早期阶段便加入残奥会项目,通常通过国家主办的残障人士学校和体育学院进行。 
 
这种长时间的提前期产生了显著的差异。 
 
以东京的田径比赛为例,中国在田径金牌上以27比10压制美国。 
 
中国从其庞大的人口中获得了另一种竞争优势。 
 
国际残奥委员会在东京前发起了“WeThe15”运动,旨在引起人们对全球15%残疾人群体的关注。 
 
在中国,这15%约等于2.1亿人,正好与巴西的总人口相当。 
 
而在残奥会上,运动项目更细分为不同的残疾分类。例如,男子100米有16枚金牌,女子100米则有13枚。 
 
中国虽然并没有在每场比赛中都有选手参赛——由于各国家残奥委员会(NPC)在田径项目中,男性运动员限额为40人,女性为33人,而该项目总共有164个奖牌赛事——但由于其庞大的人口,他们可以派出许多优秀运动员,只有最具竞争力的运动员才能入选。 
 
如果比赛中有中国运动员,获奖的机率相对较高。 
 
尽管中国在巴黎的领先地位已经确立并不会被动摇,但仍有许多改进的空间——尤其是在社会层面。 
 
每四年残奥会的举办都会使残奥会运动员在中国的公众意识中得到提升,但残奥会开幕一周后,这种聚光灯效应已经显著减弱。 
 
然而,残疾人在中国的生活相对隐蔽。 
 
我第一次参与残奥会是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时解说。 
 
这次经历是我新闻生涯的亮点,但在场馆之外,基本的无障碍设施严重不足。 
 
不幸的是,自那时以来,情况变化不大。 
 
残疾人社会整合在中国依然是一个挑战,这与当今许多国家更具包容性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张海迪,曾担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长,因其在推动国家残疾人群体权益方面的出色工作而受到称赞。 
 
然而,尽管中国在残奥会奖牌榜上有众多冠军,张海迪在更广泛的残疾人权益运动中依然是一个孤立的声音。 
 
在更多的声音加入到她的事业并作出有意义的改变之前,中国在残奥会上的成功尽管令人瞩目,但仍会觉得略显空洞。

Isabelle Huang

Isabelle Huang is a dynamic journalist whose storytelling prowess has captivated readers for years. Her ability to navigate complex issues with sensitivity and depth has made her a beloved figure among the Chinese-speaking populace in France.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