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机酒市场的挑战与机遇

图片源于:https://vino-joy.com/2024/08/09/chinas-untapped-organic-wine-market-high-demand-meets-high-barriers/

在中国的超市繁忙的过道中,感受到了一种奇异的缺失。

尽管消费者热衷于选择有机蔬菜和水果,但有机葡萄酒的选择却出奇地稀少。

与西方同行不同,中国购物者没有机会在整齐的货架上浏览带有有机标签的美酒。

即便在中国最大的酒类展览会——中国食品饮料博览会(CFDF)上,专门用于有机葡萄酒和烈酒的展区也未能设立。

但这种表面的冷漠却令人误解。

中国在有机葡萄酒市场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真正的挑战并不在于消费者需求,而是在于复杂的认证程序,这使得许多西方葡萄酒无法在中国以有机产品的身份上市。

考虑一瓶波尔多超级有机红酒,这瓶酒在中国中产阶级最喜欢的超市——山姆会员店的售价仅为人民币98元。

这款酒的受欢迎程度如此之高,以至于商店不得不实施每天每人限购两瓶的严格限制。

即便如此,2022年份的红酒在一月份便已售罄,急切的消费者们只能等待到七月份,才能购买到下一批新酒。

“我们试图通过限购来管理需求,但这仍然不够。”来自波尔多维纳姆的代表告诉《葡萄酒新闻》。

是什么推动了这一需求?

中国最大的有机葡萄酒生产商威龙葡萄酒的前高级经理沈毅认为,这种需求源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深切关注。

与西方消费者常常选择有机产品以支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相比,中国买家的主要动力在于避免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这一偏好早已延续至有机水果和蔬菜,且现在越来越多地向葡萄酒领域延伸。

威龙葡萄酒较早意识到这一趋势,于2008年获得有机认证。

这一决策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在2016年,威龙的年收入报告达人民币7.81亿元,其中有机葡萄酒占据了一半以上,并且拥有61.18%的毛利率。

中国的有机葡萄酒增长速度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国际葡萄酒与烈酒研究所的数据表明,在2017年至2022年期间,全球有机葡萄酒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5%,而中国市场则高达8%的CAGR。

业内专家现在估计中国的有机酒市场价值已达人民币15亿元(约合2.09亿美元)。

然而,对于希望进入这一盈利市场的外国酒庄来说,信任问题是一个重要障碍。

“近年来,一些中国有机酒庄的认证被撤销,这损害了它们的信誉。”沈毅指出。

相比之下,进口的有机葡萄酒通常被视作更加可信。

这一认知在2023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当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有机产品进行抽查,发现八款酒(七款国内和一款进口)未达到所需标准,从而导致它们的有机认证被撤回。

被涉及的酒品中,有知名品牌如元氏酒庄和香堡酒庄,还有意大利地产的“B.IO – bpuntoio”西拉红酒。

对于西方有机葡萄酒生产者而言,中国市场为他们展现了美妙的机遇,但这其中充满了挑战。

关键问题在于中国拒绝承认来自欧盟、美国或澳大利亚的有机认证。

在这些地区获得的有机认证的葡萄酒在中国无法以有机身份进行营销,这意味着“有机”(中文:“有机”)这一术语在标签、包装和广告中都是禁忌。

唯一的例外是新西兰,该国在2016年与中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协议。

对于其他地区而言,获得在中国顺利认证的路径则艰难且费用高昂。

例如,一批通过黄埔港进入中国的法国葡萄酒,最初标记为法国农业生物认证的有机酒,抵达后供应商却被迫修改标签来符合中国的规定,删除所有与有机状态有关的表述。

不过,仍然存在成功的故事。

山姆会员店的波尔多超级有机红酒通过获得本地认证成功保留了其有机标签。

但这一过程并非易事,也不是每个酒庄都能承担得起的费用。

沈毅解释说,获得中国的有机认证需要三年的转型期,并且根据酒庄的规模,每年可能需要超过人民币3万元的费用。

此外,酒庄还需承担中国认证审核员的出差和住宿费用,而且这笔费用相当可观,特别是对位于中国境外的酒庄而言。

“中国的有机认证标准比欧盟和澳大利亚的稍严,所以即便那些在这些地区已经获得的有机认证的葡萄酒,在这里仍需达到更高的标准。”沈毅补充道。

鉴于高昂的成本和严格的要求,目前中国的有机葡萄酒市场主要由国内生产商主导。

但对来自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酒庄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庞大且尚待开发的市场,值得那些愿意应对这一复杂局面的酒庄投资。

Sophie Liao

Sophie Liao's journalism career is marked by her fearless pursuit of the truth and her dedication to giving a voice to the voiceless. As a fluent speaker of Mandarin, Cantonese, and French, she brings a unique multicultural lens to her reporting, making her a trusted source for news among the Chinese-speaking residents of France.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