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e-flux.com/announcements/532436/slide-show/
从2023年4月29日至8月13日,UCCA将展出《滑动/展示:光影图像在中国当代艺术中》。
本次展览通过对艺术作品与精选档案材料的对比,提出了滑动影像及其在中国当代艺术基础年代的遗产的新谱系,探讨了在1980年代幻灯片及幻灯片放映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持续影响艺术家创作策略的途径。
参与本展览的艺术家包括:曾建怡(1962–2017)、李永彬(生于1963年,北京)、梁铮辉(1959–2006)、林家华(生于1953年,厦门)、林天苗(生于1961年,太原)、宋东(生于1966年,北京)、王功欣(生于1960年,北京)、王伟(生于1972年,北京)、王有深(生于1964年,北京)、张培丽(生于1957年,杭州)和朱佳(生于1963年,北京)。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幻灯媒体的关键形式特征及应用构成:“传播”、“折射”和“透明性”。
《滑动/展示》是由UCCA当代艺术中心与位于法国里尔的高法兰西摄影学院共同策划的,由UCCA策展人霍莉·鲁塞尔策展。
在北京展出结束后,该展览将于2025年移师里尔。
集体公开放映——通常是将电影与幻灯片放映结合的护理活动——在毛泽东时期的中国农村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策略。
到1980年代中,进口的35mm彩色“幻灯片”电影在中国变得更加普及,使得个人能够通过简单的相机进行影像的制作与放映。
在技术选择有限的时期,当代艺术家们珍视幻灯片因其能投影出高质量的艺术品彩色复制品。
幻灯片被中国当时发展的先锋派用于教育、交流与曝光,展览的第一部分“传播”介绍了幻灯片媒介及幻灯片放映的意义,聚焦于这种影像技术如何在1980年代传播思想、启发新艺术形式并构建中国艺术界内部的影响体系。
在展览中展示的材料包括来自中国当代艺术历史重要人物的个人档案中的幻灯片,包括艺术家和教育者郑胜天及评论家和策展人费达威。
随着国际交流和国内艺术辩论在1980年代的急剧增加,’85新潮的艺术家们愈发感到需要为他们的作品定位、组织并进入国际艺术市场。
曾建怡、张培丽、林家华和王有深在这个时期创作了一些中国首批跨媒体艺术作品,捕捉了那个时代的实验精神。
这些艺术家通过形式实验来质疑意义的创造,并让观众重新审视他们的观看实践。
“折射”部分的精选作品提供了关于信息机制的批判性视角,包括放映事件及影像再现的传播意义。
此处的装置旨在重现它们原有的展出格式,重新诠释这些先见之明的艺术作品。
从1990年代到2000年代初,接受幻灯片教育的中国艺术家将中国当代艺术带入全球讨论。
在1990年代,许多艺术家首次出国,有的带回了新灵感和新材料。
在“透明性”部分,王功欣、朱佳、李永彬、林天苗、梁铮辉、宋东和王伟的作品运用各种新技术,探讨个人历史与当代关切,参与了幻灯片媒介的正式遗产。
这些艺术品晃动于透明与固定的特质之间,既包括投影也包括静态影像,利用透明性将现在与过去结合,层叠影像以创造新颖的感官体验。
通过将这些作品——更常以装置或新媒体艺术的视角来看待——定位为由1980年代的幻灯片投影与公开放映所塑造的延续,《滑动/展示》为幻灯片的持续相关性辩护,把这一媒介作为重新观察中国早期实验艺术的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