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巴黎残奥会上创下历史纪录,夺得29枚奖牌

图片源于: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sports/sport-others/paralympics-paris-india-historic-china-unbeatable-france-9557149/

巴黎残奥会于周日落下帷幕,印度以创纪录的表现赢得了29枚奖牌(7金,9银,13铜)。

以下是一些关键亮点:

印度女性表现突出。

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残奥会上,印度仅获得一枚奖牌,当时迪帕·马利克赢得银牌,成为印度首位残奥会奖牌得主。

在2020年东京残奥会上,阿瓦尼·莱卡拉和巴维娜·帕特尔两人共赢得三枚奖牌。

而在2024年巴黎,女性运动员的获奖数量则增加到总共11枚奖牌(包括一枚混合团体项目)。

这也许是印度此次参赛的最大亮点,他们在奖牌榜上排名第18。

29枚奖牌和7枚金牌都是印度在残奥会上的历史新高,打破了东京的记录(19枚奖牌和5枚金牌),当时印度排名第24。

“29 Medals, 1 Nation, Limitless Pride! 🇮🇳✨ 我们的残奥运动员在巴黎2024年残奥会上创造了历史! 以7金、9银和13铜的优异表现,他们向世界展示了真正的韧性、勇气和决心。每一次胜利都是对他们的…”

阿瓦尼·莱卡拉、希塔尔·德维、图拉西马提·穆鲁格森、马妮沙·拉马达斯、尼提亚·斯雷·苏马提·希瓦、鲁比娜·弗朗西斯和莫娜·阿加瓦尔在射击、射箭和羽毛球赛中都有优异表现。

但是对于印度来说,此次比赛最大的收获是三位女性在法国体育场的精彩表现。

田径项目历来不是印度的强项,尤其是短跑。

在巴黎之前,印度从未在残奥会上赢得短跑项目的奖牌。

然而这一次,三位女性运动员以出色的方式扭转了这一局面。

普里提·帕尔是印度在本届比赛中唯一的双奖牌得主,分别在100米和200米T35项目中获得铜牌。

迪普提·吉瓦吉和西姆兰在比赛开始前是世界冠军,分别在400米T20和200米T12项目中获得铜牌,印度也创造了新的田径记录。

卡比尔·帕尔马值得特别提及,他通过在盲人柔道项目中赢得铜牌,将新的运动项目带入了印度的残奥奖牌列表。

此外,残奥田径再次成为印度的主要奖牌来源,此次有新冠军诞生,帮助印度超越了东京的金牌数。

加上哈尔文德·辛格在射箭项目中首度获得金牌,使印度为洛杉矶2028年残奥会树立了新的标杆。

中国的垄断局面。

虽然在上个月的奥运会上,美国和中国的争夺战非常激烈,但在残奥会上,中国运动员再次占据主导地位。

这是中国在第六届残奥会连续获胜,自2004年雅典残奥会以来,这一纪录一直延续到现在。

他们在巴黎的总奖牌数为220枚,其中包括94枚金牌、76枚银牌和50枚铜牌。

自1984年首次参加残奥会以来,中国用了不少时间才找到了他们的节奏。

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在奖牌榜上的排名为第六,总计获得73枚奖牌。

然而,2016年里约热内卢的残奥会却是中国最为辉煌的一届,他们赢得了107枚金牌,总计239枚奖牌。

中国在奖牌榜上的惊人统治主要得益于他们在残奥游泳和残奥田径中的优异表现。

这两项运动的总奖牌数为103枚,其中田径田赛贡献了59枚,泳池则贡献了54枚。

在奖牌榜的前几名没有变化,中国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英国和美国。

荷兰在前五名中也保持了他们的位置。

虽然俄罗斯在2021年以RPC名义参赛并获得第四名,但在巴黎,获得批准的中立残奥运动员(包括部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技术上排名第五。

但正式的奖牌榜并未给中立残奥运动员一个排名。

法国的回家支持。

在埃菲尔铁塔的辉映下,现场一片静默。

这是法国和阿根廷之间的男子盲人足球比赛。

在盲人足球中,观众在比赛进行期间必须保持安静,运动员需要通过聆听球声和教练的指挥来进行比赛。

但在罚球胜利得分后,主场观众瞬间爆发。

如果有屋顶,肯定会被掀翻,因为法国首次赢得该项目的金牌。

在羽毛球的拉·沙佩尔,现场氛围也令人惊叹,卢卡斯·马祖尔和查尔斯·诺克斯夺得金牌,前者在决赛中击败了印度的苏哈斯·雅提拉杰,主场观众的助力显然起了很大作用。

在巴黎残奥会期间,各个场馆的观众支持波动非常明显,但在每届残奥会之前,总会有一种不确定感,担心这种支持能否重现。

虽然伦敦2012年被广泛认为是最好的残奥会,但2016年里约热内卢的开场并不顺利,虽然赛事初期存在各种争议,但随着比赛进行情况有所好转。

东京则是一个特例,但法国人民同样以庞大的观众人数在残奥会期间到场。

据《卫报》报道,近250万张门票被售出,其中超过90%都是法国人。

因此,法国以75枚奖牌(其中包括19枚金牌)升至第八位,较东京的11枚金牌和55枚奖牌得到了显著提升,位列第14。

Lucien Ma

Lucien Ma is a distinguished journalist with over a decade of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Fluent in both Mandarin and French, he has dedicated his career to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stories that resonate with the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in France. His passion for storytelling is matched by his commitment to journalistic integrity and his ability to connect with diverse audiences.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