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www.news.cn/english/2021-09/05/c_1310169721.htm
2021年9月5日,法国马赛消息——海南猿的保护工作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称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案例。
海南猿是所有猿类中最濒危的物种,也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灵长类动物,特产于中国南部的海南岛。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在马赛召开的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发布的报告,海南猿的数量从1980年代的7至9只增加到今天的35只。
这项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效保护,和中国与国际科学家以及保护社区共同努力,深入了解这些猿类的行为生态,”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SSC)的小型猿类专家苏珊·切恩通过视频连线向记者表示。
海南猿被称为“海南的大熊猫”,目前仅分布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的一个保护区——霸王岭自然保护区。
在3月份,监测团队发现两个海南猿群各添了一只7个月和6个月大的猿宝宝,海南省林业部门主任黄金成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
“持续的监测显示,两只幼猿健康状况良好,生长茁壮,”黄金成表示。“迄今为止,海南猿的数量已经恢复到5个群体,共35只个体。”
“海南猿是如何在物种数量下降至极低水平后,依然能够实现保护成功的重要例子,”国际自然保护联盟-SSC灵长类专家组主席拉塞尔·米特梅耶尔说道。
他补充道,此案例的经验应适用于其他濒危物种。
总部位于美国的WILD基金会主席范斯·马丁在会议后对新华社表示,海南猿的案例非常特殊,因为其数量极为稀少。
这一成功保护的原因在于“卓越的领导、国际合作和真正关心的专家,以及领导层独特地与当地社区的合作和当地社区的参与,”他说。
马丁,还表示中国在自然保护方面正在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行动,“这是一个现代全球性榜样,说明我们应如何进行保护。”
“在生态文明、全局观念和地方具体实施社区参与方面,中国的案例正好是世界所需的,”他总结道。
2021年9月2日,马赛,法国南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的大型海报吸引游客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