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focustaiwan.tw/culture/202409240005
巴黎,9月23日(中央社) 法國翻譯家Gwennaël Gaffric、法國語言學家Elizabeth Zeitoun以及來自台灣的音樂團體創辦人陳逸芬於週一晚間在巴黎的頒獎典禮上獲頒台法文化獎。
典禮在道德與政治科學學院舉行,由該院與台灣文化部共同主辦。
該獎項於1996年由這兩個機構設立,每年頒發一次,以表揚對台灣與歐洲之間藝術互動貢獻的人士,根據文化部的資料。
Gaffric研究並翻譯台灣文學作品超過十年,他將台灣作家吳明益的《眼球與大眼睛的男人》和紀大偉的《膜》翻譯成法語,並將它們帶到歐洲。
在頒獎典禮上,與會者觀看了陳逸芬的預錄視頻,她在視頻中分享了對此次獲獎的感受。
作為里昂第三大學的中文語言與文學助理教授,Gaffric於2021年在該校舉辦了「里昂聚焦台灣」,這一項目在2024年進入其第四年。
Gaffric表示,他感到有責任向更多人介紹這個「生機勃勃的地方」台灣,並顯示出台灣是如此「驚喜」。
他還表示,此次獲獎將鼓勵他繼續讓世界看到台灣,幫助台灣「發出自己的聲音」。
Zeitoun自1992年起在台灣的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工作,致力於推廣和保護台灣原住民族的南島語言。
她表示,這次獲獎是她在2017年獲得台灣國籍後又一個榮譽和感人的時刻,她希望這能激勵她繼續為台灣的原住民族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
儘管台灣的南島語言正在迅速消失,但「我並沒有放棄希望,會繼續努力記錄這些語言,」她說。
「這種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使台灣成為一個迷人而激動人心的島嶼,」她補充說。
Zeitoun在台灣三十年來也培育了原住民族的人才,表示「我學習,我也回饋」。
陳逸芬是一位巴洛克長笛演奏家,也是福爾摩沙巴洛克樂團的創辦人,她在台灣推廣歐洲古典音樂,並擔任台灣與歐洲古典音樂交流的橋樑。
目前陳逸芬正在台灣巡演,無法出席頒獎典禮,因此由音樂評論家武文堯代為接受獎項。
道德與政治科學學院的永久秘書Bernard Stirn在典禮上發表講話時表示,台灣和法國基於共同的人文與民主價值觀有著密切的合作。
文化部副部長王時思也呼應了這一觀點,表示這些獎項促進了台灣和歐洲之間的對話和互動。
「台灣的形象變得更加清晰和被理解,」她說,並承諾文化部將繼續在文化領域促進國際理解和對台灣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