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跳水队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面临巨大压力

图片源于:https://apnews.com/article/2024-olympics-china-diving-sweep-16a1bd45364e465a247f6f6923a210ad

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跳水运动员赢得了八项金牌中的七项,创造了历史上最伟大的表现之一。

这次巴黎奥运会对他们的期望更高。

中国在跳水项目上统治了几十年。

然而,他们从未在奥运会上实现过金牌满贯的目标。

《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官方报纸,近期的一篇文章称这种失误为“遗憾”。

如何看待这种压力?

东京金牌得主全红婵在国家电视台的采访中表示:“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站在领奖台的顶端。”

他们或许能够做到,纪录已经令人瞩目。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中国赢得了64枚金牌中的47枚,外加23枚银牌和10枚铜牌。

如果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计算,中国赢得了32枚金牌中的27枚。

这几乎是完美的,但总有人会打破这个局面——例如美国的大卫·布迪亚、澳大利亚的马修·米查姆、英国的汤姆·达利或俄罗斯的伊利亚·扎哈罗夫。

《人民日报》敦促跳水队“全力以赴,争取所有跳水项目的金牌。”

八个金牌或许是幸运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数字八被视为吉利的数字。

请注意,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开幕。

全红婵在三年前的10米跳台比赛中仅14岁便赢得金牌。

她的队友陈雨霏在平台的双人项目中赢得金牌时只有15岁。

两人都已回归,可能在世界中无人能敌。

在男子方面,王宗源是东京3米跳板比赛的银牌得主,排在队友谢思埸后,预计将在巴黎成为热门选手。

美国挑战

这将是德鲁·约翰森第四次担任美国跳水队的教练。

他是印第安纳大学的主教练,助理教练是出生于中国的明博·陈,另一位教练是2012年跳台金牌得主大卫·布迪亚。

三位东京银牌得主重返赛场:安德鲁·卡波比安科、杰西卡·帕拉特和德拉尼·施奈尔。

他们在双人项目中均登上领奖台,而这一项目可能为美国及其他国家提供最好的机会。

帕拉特将与施奈尔一同参加10米双人平台比赛,卡波比安科则在3米跳板上参赛。

施奈尔和达林·赖特将共同参加平台的比赛。

“世界在所有项目上的追赶速度越来越快,除了女子跳台,”约翰森说。

“在跳台的比赛中,中国女性依然遥遥领先。”

萨拉·巴肯和卡西迪·库克在3米双人跳板上有机会争夺奖牌,巴肯和阿利森·吉布森在个人3米跳板中也应能竞争。

值得关注的新星是卡森·泰勒,他在10米跳台和3米跳板两个项目中参赛,这在参赛项目上很少见,令人想起1984年和1988年格雷格·洛根尼斯双双获得金牌。

“卡森展现了极佳的心理表现,”约翰森说。

“我们在过去的一些比赛中曾成功地打败中国团队,我觉得运动正在变得相对平衡。”

“我们一直在争夺金牌,但依然距离追平他们还有差距。”

约翰森表示,部分策略是通过尝试难度更大的动作施加压力于中国队,若能成功完成将获得更高的分数。

“这是一个风险与回报并存的游戏,”他说。

心理训练

约翰森把部分成功归于徐义铭,他在198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担任过中国跳水队教练。

约翰森称徐为导师,因两人曾在约翰森在杜克大学执教时一同参与训练。

“他在退休后教会了我很多身体技巧,”约翰森说。

掌握了这些技术之后,接下来的工作是心理训练。

“在身体训练上,我无法对他们做得更好,”他说。

“我认识的教练中,没人能做得比我更优秀。

我所能做的就是从心理上准备好我的运动员,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约翰森表示,他最近开始组建一个叫做“表现智囊团”的团队,旨在教授精神集中及运动心理学。

他没有透露具体成员情况,但表示团队包括一名海军海豹突击队员、一位作家和其他研究如何在压力下执行的专业人士。

这个项目仅在几个月前启动,并纳入巴黎的计划,但主要关注的是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

“我们已经学会了中国的身体技术,但如果我们想要打败他们,就必须在心理上击败他们。

我对此深信不疑。”

约翰森说:“如果我们能在精神上更强大且表现更好,我们就具备了超越中国的优势。”

Elodie Tan

Elodie Tan is a rising star in journalism, known for her vibrant writing style and her dedication to social justice. Her work often highlights the intersectionality of the Chinese-French identity, providing insightful commentary on current events and cultural trends.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