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foreignpolicy.com/2024/10/09/china-climate-target-paris-agreement-global-warming-un/
所有参与政府都将在下个月向联合国提交2035年气候目标。
其中最重要的将来自今天的三大排放国,这三国共同占全球排放的50%以上:美国、欧盟和中国。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宣布该国的新气候目标。
他的决定可能对巴黎协议的成败至关重要,巴黎协议是近乎全球每个国家签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条约,旨在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
如果全球突破这一关键阈值,将会导致粮食生产大幅下降、全球GDP严重受损,以及致命天气事件的增加。
美国和欧盟尚未足够快速地减少排放以符合巴黎协议的目标,但他们在过去十年中仍交出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碳排放减少13%的三分之二。
与此相比,自2015年巴黎协议谈判以来,中国负责了超过90%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
1.5摄氏度的目标已经受到威胁,而中国在排放中的规模和作用使该国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单靠中国的努力就能够限制全球变暖,使其尽可能接近这一目标。
全球排放迫切需要达到峰值,而这在没有中国改变航向的情况下根本不现实。
尽管如此,中国似乎正倾向于设定一套弱而保守的短期目标。
虽然习近平之前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但最近的政策趋势表明,北京的新目标可能会低于实现这一2060年气候愿景所需的标准,并阻止全球变暖的最严重影响。
中国外交官常常夸耀该国在气候和能源目标上的超额完成记录。
正如前澳大利亚总理凯文·拉德所言,中国在气候问题上的战略是“低估承诺,超额履行”。
例如,中国远远超出了2020年减少碳强度的承诺,以及2015和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风能和太阳能生产能力目标。
但现在,中国似乎越来越可能错过其在巴黎承诺和其他地方设定的2025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计划“严格限”煤炭消费增长, “严格控制”新的煤电项目,以及到明年将碳强度(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8%。
中国的排放必须在现在到2025年底之间下降,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然而,中国环境部设定的2024年碳强度目标留有让排放在今年上升的余地,表明该部并未认真追求2025年的目标。
与此同时,最近发布的一系列高层政策文件表明,北京可能会追求保守的短期气候目标。
国务院的碳排放控制计划预计排放将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目标是到2035年仅使中国的排放呈现“下降趋势”。
由于中期缺乏雄心,独立研究组气候行动追踪(Climate Action Tracker)已确定中国的政策和目标“极为不足”,尽管该国设定了长期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此外,中国国家能源局暗示在气候问题上采取了谨慎的态度。
该机构的高层官员驳斥了排放在“2030年前”这一官方目标之前达到峰值的证据,并提出的能源安装目标可能会减缓清洁能源的部署。
他们还主张在2030年前30%的能源需求增长应由化石燃料满足。
监管者往往采取保守态度的一个原因是,官僚在共产党内部晋升前景依赖于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较低的目标变得可取。
各部委还受到来自上层设定的气候雄心的约束;官僚无法控制经济政策优先级,这对排放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当中国的领导层将某个能源密集型产业视为当日的经济增长驱动者时。
例如,北京对石化产业的优惠政策近年来已成为煤炭消费急剧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
然而,中国政策制定者对于气候采取更加进步立场的意愿似乎与其蓬勃发展的清洁能源行业及其他有希望的国内趋势相悖。
中国的太阳能和风能安装量在2023年几乎翻了一番,并在今年继续加速。
核能也是另一种重要的低碳电力来源,正在增长,从2022年到2023年批准了20个新反应堆的建设,而今年截至目前又批准了11个。
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清洁能源的增长足以覆盖中国电力公司对今年下半年电力需求增长的预期。
如果中国继续以2023年相同的速度增加可再生能源,则按去年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达成的全球可再生能源三倍增长的目标,可以期待到2030年实现相同的目标。
受清洁能源扩展的驱动,中国的碳排放据报道自今年三月以来已开始减少,并且自那时起一直在下降。
与此同时,能源规划者似乎在化石燃料方面刹车。
自新冠疫情开始以来,北京批准了数百个新的煤电厂和煤基钢铁厂,但2024年上半年新煤电厂的批准数量较去年下降了约80%。
今年八月,北京对于新的钢铁项目实施了一项禁令,自今年以来没有批准任何煤基钢铁厂。
研究表明,中国要想在2035年前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度以下,需要将排放减少至少30%(与2023年水平相比)。
如果中国保持清洁能源的部署速度,它可以在2035年前实现有意义的减排。
然而,政策惰性和保守思想却可能阻碍中国利用已经在现实中取得的进展。
尽管存在这些障碍,但中国自身也需要设定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
清洁能源部门在2023年为中国经济贡献了创纪录的1.6万亿美元,占国家GDP的9%和经济增长的40%。
此外,北京的低气候目标会影响贸易政策;这将增加紧张局势,因为它将削弱中国的清洁技术国内市场,并进一步招来对中国制造能力过剩和低成本出口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及其他绿色技术的国家的不满。
软弱的气候目标还将扰乱北京在气候谈判中的外交联盟。
迄今为止,中国一直是国际气候讨论中发展中国家集团的事实领导者。
这使得它能够抵御设定与富国相当的气候目标的呼声。
但这种立场正变得越来越难以维持。
中国正处于跻身高收入国家的边缘,并有望在未来几年超越欧盟成为历史上第二大排放国,仅次于美国。
在最近的联合国气候会议上,马尔代夫和安提瓜和巴布达等发展中国家公开表达了对中国缺乏应对气候变化承诺的不满,
这些国家是中国谈判集团的一部分,而它们都是气候影响下最脆弱的国家。
中国的下一个目标如果没有足够的雄心,可能会导致更多国家与北京的谈判联盟决裂,这将与北京想要表现为“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践行者”的努力相悖。
继续在气候问题上取得进展,习近平不能依赖他的官僚提出有意义的目标—他必须亲自出面。
习近平和中国的其他高层领导人必须平衡本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与与化石燃料相关的短期经济考量。
那些容许化石燃料行业扩张的弱目标将会撇下近年来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中的成功表现。
中国领导者几乎肯定会等到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出来后才宣布他们的目标,
如果民主党候选人、现任副总统卡马拉·哈里斯获胜,他们将面临更多压力。
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其他重要伙伴,包括欧盟、英国甚至其他G20成员,会否对北京提出较高标准要求。
如果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获胜,这尤其重要。
在此之前,必须向中国发出清晰的信息:口头支持多边行动和全球气候行动已经不够;与巴黎协议对齐的气候目标至关重要。
在特朗普2016年当选后,中国承诺捍卫巴黎协议。
如今,该国面临未能做到这一点的风险越来越大。
正如中国政府自身一份战略文件所述:“主要国家应更加关注地球和人类的未来,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从而履行与其地位相符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