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1/apr/09/cotton-slave-labor-uyghur-region-china
在意识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企业往往快于说出正确的话,却迟于采取实际行动。
然而,面对外界要求消除维吾尔强迫劳动的压力时,许多全球知名品牌愿意调整他们的运营,以从那些不以维吾尔地区(即中国西部)的残酷人权侵犯而闻名的地区采购产品,但却很少愿意在公开场合这样做。
事实证明,“说起来容易”并不适用于面对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
全球市场上每五件棉制服装就有一件受到了强迫劳动的污染,而超过20%的全球棉花产量来自维吾尔地区,然而中国政府称其为新疆。
强迫劳动是中国政府实施的针对维吾尔族及其他土耳其和穆斯林大多数民族的种族灭绝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使他们受到强迫劳动和“再教育”。
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已正式将这一行动定性为种族灭绝。
上周,美国及其盟友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负责人王俊生实施了制裁。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仍有一些企业很难将工人的生命放在利润之上。
这是因为,那些敢于对维吾尔地区发生的事情表示关切的公司,如今正面临来自中国的抵制威胁——这是这些品牌一直试图避免的强烈反对的完美例证。
在许多衡量标准上,中国现在就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这种抵制的影响下,全球主要服装公司如Inditex和PVH已从其网站上删除了反对强迫劳动的政策。
截至目前,这些公司仍然是少数,但它们拥有全球知名品牌如Zara、Tommy Hilfiger和Calvin Klein。
只要市场上仍然有来自维吾尔地区的商品, 中国政府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继续运营这些大规模拘留营,而维吾尔人民则在这里被迫劳动。
全球市场上每五件棉制服装就有一件受到了强迫劳动的污染。
对于那些选择悄悄抹去自己人权侵犯声明的企业,所表现出的可耻懦弱令人发指,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品牌毫不犹豫地为使用新疆棉花公开辩护并自豪地宣传。
为了迎合中国并保护市场份额,Muji、Fila和Asics都公开宣布了对维吾尔地区商品的支持。
(Muji表示它已对其供应链进行了“尽职调查”,并正在采取措施“改善工作条件”。)
Hugo Boss是另一个具有说明性的例子。
在之前谴责使用强迫劳动之后,Hugo Boss上周在社交媒体上兴奋地宣布将继续使用新疆棉花。
几天后,他们的公司总部将这条信息删除,称其为“未经授权”,然后发表声明,承认对维吾尔地区强迫劳动指控的担忧。
作为一个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提供制服的品牌——同样是以强迫劳动为基础的种族灭绝的一部分——Hugo Boss所做的似乎是最起码的反应。
但品牌的摇摆不定反映了企业在市场准入与基本人权尊重之间努力寻求平衡所面临的复杂挑战。
最终,他们的优柔寡断立场——以及其他企业的沉默或公开支持——反而使中国政府在虐待维吾尔人民的行为上更加得寸进尺。
他们将如何向中国以外的消费者解释自己的选择——这些消费者几乎拥有无限的购物选择,且绝大多数人不希望穿着由强迫劳动制造的衣服?
毫无疑问,中国的14亿人民拥有巨大的购买力。
对于品牌而言,反对中国政府对维吾尔人民压制的言论可能带来财务风险。
然而,随着全球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且越来越多地要求自己购买的公司反映他们的价值观,这些品牌只能通过一次谷歌搜索就暴露出自己是奴隶劳动的推销者。
对于全球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种揭露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寻求没有由人类历史罪行受害者缝制的T恤。
另一方面,那些签署了“反对维吾尔强迫劳动联合行动倡议”的品牌,如Marks & Spencer、Asos和Eileen Fisher,正在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企业对此事视而不见以保护利润的现象并不新鲜。
但一旦你意识到人权侵犯正在发生,继续支持依赖这些侵犯的商品就很难进行合理辩护。
对于那些在中国的恐吓下作出双重表态的品牌:世界在关注。
你们仍然有机会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但这取决于你们接下来的行动。
你们的决策可能对数百万维吾尔人民的命运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