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者在法国葡萄园的困境与出售潮

图片源于:https://www.luxuo.com/lifestyle/gastronomy/many-china-owned-vineyards-in-france-up-for-sale.html

随着中国人对进口红酒的热情减退,成百上千家中国投资者拥有的法国葡萄园正以极具吸引力的折扣价出售。

这场浪潮的先锋之一,位于波尔多西南约30英里的Château Latour-Laguens,曾是中国人葡萄酒投资的旗舰,如今却变得破败不堪,安静地等待着被转手,售价仅为其原始价格的一小部分。

这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严格的资本管控使中国投资者难以在国外花钱,而国内的反腐运动则降低了对昂贵礼品的需求。

在今年五月,法国当局从一位被判定为挪用国家资金和洗钱的中国企业家手中查获了九家位于波尔多附近的酒庄,价值约为3550万欧元。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消费者实际上并不喜欢重口味的红葡萄酒。事实证明,中国的餐桌饮食习惯并不适合浓重、单宁丰富的红酒。

十年前,中国刚刚成为全球最大的红葡萄酒消费市场,豪华的法国波尔多红酒成为中国富裕阶层的新兴地位象征。

中国投资者为了迎合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纷纷涌入波尔多,购得超过200家酒庄,以满足市场对于法国红酒的需求。

然而,去年以来,中国酒市场迎来显著的降温。自2012年起,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一直在下降,自2018年起年均减少200万公厘,2023年更是较前一年减少了25%。

在2008年,长海投资集团收购Château Latour-Laguens时曾引起广泛关注。当时虽然交易价格并未正式披露,但据《费加罗报》估计,他们支付了200万欧元。

而如今,这个酒庄因葡萄遭殃而面临的售价仅为15万欧元。

在经济繁荣的2012年,中国的红酒消费达到了顶峰,随之而来的是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发起的“厉行节约”运动。

反腐运动的迅速展开,使中国富豪们开始减少奢华却引发争议的消费,原本作为高档礼品的红酒需求骤减。

中国投资者在2017年受到双重打击,首先是北京新出台的资本管控政策,限制了投资者把资金流出国门。

这股趋势也让经营波尔多酒庄的中国投资者感到失望。

李莉娟女士,一名专注于波尔多酒庄的中国房地产经纪人表示这对商业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的统计,自2012年以来,中国的葡萄酒消费持续下滑,年均减少达到200万公升。

葡萄酒专家杰罗姆·博多安早已预见到这一趋势的发生。

他指出,葡萄酒难以自如地与各种口味的中餐搭配,而瓶装酒也只是摆设而已,并未被实际消费。

“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个美丽的幻影。双方都在误解。”他提到,波尔多的生产商认为新市场的开拓只是一时的繁荣,而中国投资者则认为投资酒庄容易赚钱。

在此背景下,酒庄的工人和农民却被困于中间,许多工人抱怨工资未支付,并面临着焦虑的工作环境。

以Château de Pic为例,2020年,联合工作者海伦·波丽及她的五名同事遭到中国雇主拖欠五个月工资。

行政经理波丽女士由于生活捉襟见肘,不得不向她的储蓄账户借款,并申请透支保护。

她和其他同事被迫使用食物银行和申请银行贷款。

最终,波尔多法院裁定支持这些工人,请他们支付拖欠的工资。

波丽女士称,他们的雇主经常给出不诚实的解释,令人感到困惑与压抑。

波丽形容,她不再享受在酒庄工作的日子,也对自己的安全感到不安。

“我不知道他们会把事情推向何处……他们知道我的住址和习惯,”她回忆道。

她最终选择提前退休。

当地工会代表科琳娜·兰塞奥姆表示,处理来自中国的缺席房东们时,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有些中国投资者会完全消失,”她说。

“我们的难题在于,万一在法国遇到了问题,我们找不到可以联系的人,所有的事情都在中国。”

兰塞奥姆补充,许多中国企业对于法国员工抱有极大的不信任,往往会选择招聘对葡萄酒行业缺乏知识和背景的中国工人。

与此同时,李莉娟表示,近日有一些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泰国的富豪对中国投资者出让酒庄的消息表示浓厚兴趣。

“我目前每周接到约4到5位感兴趣的顾客的咨询,表明这个市场再度引起关注。”

然而,对很多投资者来说,他们的财富可能会随着酒庄的出售而逐渐流逝。

“这些葡萄园的出售潮反映出中国投资人在法国的动荡与不安,但未来潜在的买家可能会对这些资产产生新鲜的兴趣。”

Elodie Tan

Elodie Tan is a rising star in journalism, known for her vibrant writing style and her dedication to social justice. Her work often highlights the intersectionality of the Chinese-French identity, providing insightful commentary on current events and cultural trends.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