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留学生亚历克斯的国际事业之路——从清华MBA到伦敦的成功转型

图片源于:https://www.businessbecause.com/news/mba-degree/9586/france-china-global-mba-investment?sponsored=tsinghua-university

法国本土的亚历克斯·多朗吉维尔(Alexandre Dorangeville)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喜欢待在舒适区的人。

在十九岁时,他深思熟虑后决定前往中国攻读本科学位,尽管他对普通话几乎一无所知。

这种勇敢和渴望挑战的态度使得亚历克斯能够在北京、纽约以及现在的伦敦等地开启一段全球职业生涯。

然而,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MBA经历是他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他建立了在全球商业环境中蓬勃发展的必要商业和领导技能。

拥抱中法关系

想象一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在荧幕上如火如荼地进行。

对于亚历克斯来说,中国是个充满活力和激动人心的地方。

然而,他选择在中国完成本科学位和研究生学位的决定并非草率。

由于他对中法关系日益密切的强烈意识,亚历克斯知道他希望在加强两国之间的纽带中发挥作用。

他对置身于一个与他故乡法国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充满憧憬。

“在十八岁时,我可以选择在西方文化中学习,但我认为我不如去一个更不同的地方,这里的学习空间更大。”

此外,体育也是亚历克斯的一大吸引力。作为一名竞争激烈的跆拳道爱好者,亚历克斯对亚洲文化一直抱有天然的兴趣。

在完成本科学位后,他还在中国学习了强化普通话课程,因此他知道自己希望进一步推动自己的发展。

在选择商学院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为了他的首选,他说:“清华是中国第一。”

他补充道,他希望能将管理和金融背景与更多技术技能结合起来,受益于清华大学以技术驱动的环境。

在2025年QS全球MBA排名中,清华全球MBA在中国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29位。

亚历克斯表示,他也被清华全球MBA(以前称为清华国际MBA)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合作所吸引。

在清华全球MBA学习全球商业

加入清华全球MBA时,亚历克斯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五年。他认为他对中国商业世界了解颇深,但MBA提供了对全球商业的新视角。

他将“麻省理工-清华中国实验室”的课程、《中国经营》和《中国在世界中的经济》等课程视为增强他对中国在全球舞台上位置深刻理解的重要来源。

“来自中国同学对他们在与西方公司打交道时所面临挑战的反馈,可能是我最有价值的学习;这让我能够预见并避免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问题。”亚历克斯说。

他补充道,开放接受陌生视角对在中国取得成功以及在商学院学习至关重要。

“在清华全球MBA期间,我们从全球各地的伦理视角进行探讨。这让我意识到,我对于事物的看法是以西方启蒙和人道主义为基础的,但MBA挑战我站在他人的角度,用中国人的视角调整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名法语母语者,他能够为同学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商业见解。

在与Tsinghua全球MBA课程的同学建立联系时,他讨论了在与讲法语的非洲公司打交道时遇到的沟通问题。

建立持久的国际网络

从清华全球MBA毕业后,亚历克斯加入了一家领先的私人股本(PE)公司,担任跨境分析师,成功地从他MBA前的战略咨询职业转型。

该公司的工作重点是投资中国公司,以资助其在欧洲的国际增长,以及投资希望进入或巩固在中国市场的欧洲公司。

“我在中国和法国的经历,使我能够在申请这个公司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如果你想在中跨国合作中工作,清华全球MBA将给你带来显著的优势。”

随后,他转移至伦敦,担任一位中国家族办公室的负责人,该办公室在四个大洲拥有资产,他关于中国文化、政治和商业差异的知识备受青睐。

“现今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性和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之间存在反差。当中国代表团来欧洲时,我了解他们关心的问题,这使我和我的公司拥有了立即的优势。”

亚历克斯表示,任何希望在中国工作或生活的人都应该明白,中国并不存在单一的版本,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型且不断演变的国家。

“这些细微差别只有在现场体验时才能真正理解,比如和同学共进晚餐时所获得的深刻体验。”他补充道。

对于希望在中国学习的国际学生,他给出的建议是:“准备好接受挑战——你需要开放的心态。

“保持联系——不要仅仅停留在自己的社交圈中——走出去,与出租车司机或健身房的员工交谈,以获得不同的中国视角。”

他相信,清华品牌在他的生活中仍然产生着影响,甚至在远至伦敦的地方也有所体现。

“可以告诉别人你曾在清华就读,这确实为你打开了很多扇门——对这个机构的兴趣和钦佩是如此之高。”

Isabelle Huang

Isabelle Huang is a dynamic journalist whose storytelling prowess has captivated readers for years. Her ability to navigate complex issues with sensitivity and depth has made her a beloved figure among the Chinese-speaking populace in France.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