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prestigeonline.com/hk/lifestyle/tapestry-of-time-the-china-france-exhibition-at-the-hong-kong-palace-museum/
香港宫殿博物馆(HKPM)近日举办了特别展览《紫禁城与凡尔赛宫:中法文化交融展览》,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法国建交60周年。
此次展览展出了来自凡尔赛宫和北京故宫的150件稀有文物,探讨了17和18世纪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在这场艺术、价值观与抱负的对话中,久隔千里的两个文明通过好奇心相互交融。
展览的主持人,法国凡尔赛宫和特里昂宫国家博物馆馆长劳伦特·萨洛梅(Laurent Salomé)表示,“香港是举办这场展览的理想城市,它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象征,并且为我们的400年历史的宫殿带来了新鲜感。”
展览旨在为观众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表达出那个时代两国之间的互动与互相欣赏的精神。
香港宫殿博物馆的副策展人王文心(Wenxin Wang)表示:“从策展的角度出发,我们采取了一种新的方式,安装了多媒体装置,以提供更具沉浸感的体验,为观众呈现当时生活和文化的情景。”
展览的亮点包括那些在两国文化之间架起桥梁的物品,如法国宫殿委托的中国漆器、清朝宫廷委托的法国漆器、欧洲油画及细腻的法式挂毯等,均展现出中国风与法式美学的交织。
展览中包括了描绘乾隆皇帝的肖像、描绘中国女性的卷轴、以及一个用中国制作的铅笔盒,盒上则描绘了一位法国女性的形象。
“尽管在两国间已过了200多年,但当时的文化对话的影响依然和所受到的启发广泛存在。”萨洛梅说。
在1688年,法国路易十四国王派遣耶稣会士前往中国,这些科学传教士利用他们的知识来服务康熙皇帝,奠定了中法文化互动的历史基础。
“这在法中艺术中都有明显的反映——例如1776年意大利画家吉useppe Panzi所画的乾隆皇帝肖像,画中对乾隆的描绘采用了更具西方风格的表现手法。”
“这一时期有很多人试图理解世界,诸如路易十五的情人蓬帕杜夫人等人,对中国艺术和文化有着极大的热情,特别是对瓷器的热爱。”
萨洛梅强调了中法两国文化之间对于彼此的尊重与认识,以及在艺术文化交流上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在展览一开始就介绍了众多关键的法国文化推广者,以为观众提供一些历史背景。”王文心说道。
穿行于展馆之间,往来于两国的文化交流在展品中显得尤为真实。
“香港展览中大约50%的策划作品与北京展览不同,这使得此次体验独具特色。”王文心补充道。
“展览最终讲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可以通过展示的书籍和信件感受到这种沟通的重要性,并打造出一个可视化的旅程。”
此次展览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它代表了中法文化、艺术和历史的交汇,呈现了两种不同文化世界的相遇。
在一个当时寄一封信需要超过六个月的时代,何以能让两国的关系如此紧密,实在令人惊奇。
萨洛梅表示:“这完美地说明了这两个国家始终在彼此注视,并交换了大量思想,这对于中法两国在世界中的角色至关重要,维持和平与和谐的关系也显得自然。”
“此次展览提醒我们,中法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装饰艺术和物品的交流,而更是生活方式和哲学的一种交融。”萨洛梅补充道。
“有时,甚至无法分辨哪个艺术品源于法国或中国,因为它们的文化融合得如此紧密。”
装饰着中国画作的屏风描绘了中国人眼中法国女性的形象,以及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女人的可爱情景,生动形象。
最后,香港宫殿博物馆邀请观众亲身体验这一文化交融,我们从中明白,艺术无时无地的界限。
在展出的精美卷轴的细腻笔触或法式油画金边画框中,世纪古老的联系遗产被生动地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