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AI峰会:全球领导人齐聚探讨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

图片源于:https://www.kbtx.com/2025/02/10/world-leaders-ceos-scientists-over-100-countries-are-meeting-high-stakes-ai-summit/

巴黎(AP)——全球主要领导人齐聚巴黎参加人工智能峰会,预计此次会议的外交谈判将极具挑战性,因为科技巨头们在快速发展的技术行业中争夺主导地位。

来自近100个国家的国家元首、高级官员、首席执行官和科学家们参与了为期两天的国际峰会。

高层与会者包括美国副总统JD Vance,这是他就任以来的首次海外之行,以及中国副总理张国清。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周日接收法国2台全国电视采访时表示:“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见的科技和科学革命。”

他表示,法国和欧洲必须把握这一机遇,因为人工智能“将使我们生活得更好、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照顾得更好,而有责任把这种人工智能服务于人类的,是我们自己。”

Vance的首次海外行程将使一些欧洲领导人首次与他会面。这位40岁的副总统在唐纳德·特朗普选他为搭档时,正值他担任俄亥俄州初级参议员18个月。

在前往巴黎之前,Vance带着他的妻子乌莎和三个孩子——厄温、维韦克和米拉贝尔。周一早上,他们受到了法国海外事务部长曼努埃尔·瓦尔斯和美国驻法国大使馆代理公使大卫·麦考利的欢迎。

周二,Vance将与马克龙共进工作午餐,讨论乌克兰和中东的议题。

Vance如同特朗普总统一样,对美国对乌克兰的支出及隔离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做法提出质疑。特朗普在上任六个月内曾承诺结束战斗。

Vance本周还将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届时可能会见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欧洲的领导人们密切关注特朗普最近关于对欧盟征收关税的威胁,以及他提议掌控格林兰和建议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哈马斯冲突结束后清空加沙的言论——这一想法遭到了阿拉伯盟友的激烈反对。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法国总统马克龙与中国副总理张国清在巴黎的艾丽舍宫会晤,参加人工智能行动峰会的相关活动。

此次峰会汇聚了谷歌、微软和OpenAI等主要参与者,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健康、教育、环境和文化等领域的进步。

一项名为“当前AI”的全球公私合营伙伴关系将被推出,以支持符合公共利益的大规模倡议。

Mozilla公共政策副总裁琳达·格里芬表示:“巴黎峰会是我们第一次在一个地方就人工智能的未来进行如此广泛的国际讨论。”

“我觉得这是一个规范设定的时刻。”

欧亚集团高级地理技术分析师尼克·赖纳斯指出,这为塑造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机会,能够“远离少数私人参与者之间权力的集中,而建立这一公共利益的人工智能。”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美国是否会支持此类倡议。

“有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控制人工智能系统的能力。”诺贝尔奖得主、谷歌DeepMind研究实验室创始人德米斯·哈萨比斯表示:“但我认为,更复杂的问题可能是关于监管的地缘政治问题。”

法国组织者还希望此次峰会能激发欧洲的大规模投资公告,以使该地区成为在越来越受美中对抗所塑造的行业中一位可行的竞争者。

马克龙表示,法国将在未来几年内宣布总额达1090亿欧元(约合113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私人投资,并称其为特朗普Stargate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项目的“等同体”。

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佳琨周一表示反对任何限制对人工智能工具的访问的举动。DeepSeek的发布引发了美国国会对出于安全原因限制其使用的呼声。

他说:“我们反对划定意识形态界限,反对将国家安全概念过度扩展和将经济与贸易问题政治化。”

他表示,中国倡导开放源代码人工智能技术,并推动人工智能服务的可及性,以与所有国家分享人工智能的利益。

印度总理莫迪正在与马克龙共同主持峰会,旨在让更多的全球行为者参与人工智能开发,防止该领域沦为美中对抗的战场。

印度外交秘书维克拉姆·米斯里强调,需要平等地获得人工智能,以避免“加剧全球已存在的数字鸿沟。”

马克龙还将与莫迪于周三前往南方港口城市马赛, inaugurate印度领事馆,并参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核研究场所。

作为印度的一个关键国防伙伴,法国正在进行与印度的谈判,涉及新德里采购26架阵风战斗机和三艘斯科佩恩潜艇。印度官员表示,讨论已处于最后阶段,协议可能在几周内签署。

Elodie Tan

Elodie Tan is a rising star in journalism, known for her vibrant writing style and her dedication to social justice. Her work often highlights the intersectionality of the Chinese-French identity, providing insightful commentary on current events and cultural trends.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