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techpolicy.press/paris-just-hosted-a-major-ai-summit-it-biggest-debate-was-a-trap/
2025年2月10日至11日,法国在巴黎的大宫殿举办了巴黎AI行动峰会。
上周,在巴黎大宫殿的巨大玻璃穹顶下,全球一些最有影响力的AI专家和声音汇聚一堂,旨在为未来制定蓝图。
然而,政府似乎被困在一种限制性、近乎部落化的二元对立中:我们是支持‘创新’还是‘监管’?
这种二元对立不仅误导了舆论,而且使政府处于反应性姿态。
随着AI被视为一个由行业主导的竞赛,政策制定者只能对科技公司选择开发的模型和商业实践作出反应。
结果是,过去一年,我们目睹了监管者争先恐后地跟进,而少数参与者则主导了技术进步的轨迹。
要打破这一循环,需要完全拒绝这一二元对立,并提出一个不同的问题:我们如何构建AI以服务公众?
这一失败已经在幕后的讨论中产生了后果。
在过去六个月中,我和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欧盟的智库和政府部门的同事们都描述了来自领导者要求‘选边站’的压力。
但在‘创新’和‘监管’被简化为流行词的背景下,辩论被框定为忽视一个更紧迫的问题:人们实际需要什么样的AI系统,以及它们应该如何构建?
政策制定者不再探索可能性,而是被锁定在一个虚假的选择当中,这在讨论开始之前就限制了想象力和行动。
这种框架是错误的,更糟的是,它未能服务公众。
对于公众来说,AI不仅仅是代码——它关乎控制。
在过去两年中,我跟踪了关于AI政策的全球民意调查,并发现一个显著的模式:大多数人并不孤立地考虑AI。
当被问及时,他们并不首先关注技术本身,而是将其锚定在塑造他们生活的更广泛的不确定性之上。
AI成为了对更深焦虑的代理,关于权力、不平等,以及一个似乎日益复杂、难以控制的世界。
在法国、欧盟、美国、英国、印度、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巴西,这些焦虑以具体的方式显现出来。
人们看到基础生活成本上升的同时,稳定的高薪工作则逐渐消失于零工经济。
他们对政府抵抗企业影响、国内精英或外国势力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公共监督,AI就被视为加剧这些压力的又一力量——一个被设计用来服务于掌权者,而不是公众利益的系统。
然而,对许多人来说,AI工具则承载着不同的希望。
我们能够利用这些工具确保更公平的机会获取、改善基本服务、让日常生活更可负担吗?
还是说它们将被用来侵蚀稳定的工作,深化不平等,并使决策过程更加脱离他们的需求?
相关利益不仅关乎技术——而是AI究竟是被用来加固失败,还是帮助解决它们。
如果公众对于AI的担忧根本上是关于权力的问题——谁掌握权力,谁从中受益,以及它是否将被用来改善他们的生活——那么答案不仅仅是对私营公司的设防。
全球各地的人们希望看到他们的政府采取行动,以确保AI工具的构建和管理是为了公众利益,而不是集中在少数私营公司手中——从数据集到计算能力,再到模型本身,从根基上进行公共监督。
这不仅关乎民粹主义或经济问题——它还关系到国家主权、地方创新的机会,以及对塑造社会未来的技术的民主控制。
如果没有真正的公共监督,我们对AI工具的处理风险会加深对外国科技巨头的经济依赖,限制国家主权,抬高创新成本,并将整个经济锁定在他们无法控制的掠夺性商业模式中。
我们在过去已经见证过这一过程。
当铁路、电力和互联网等变革性技术被留在私人手中时,垄断形成,进步停滞,价格飙升,整个经济开始依赖没有义务服务公众的企业。
直到政府介入,不仅通过监管而是通过建立公共基础设施来推动几十年的创新与共同繁荣。
AI并没有不同。
如果政府现在不采取行动,他们将很快发现自己不得不向少数企业支付租金,以获取基本的AI服务。
通向不同路径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政府没有必要接受一个由少数美国公司控制AI工具和基础设施的未来。
他们可以共同构建AI作为一种公共产品——首要服务于社会的需求。
这正是Current AI的发布所代表的,并且是巴黎峰会的最重要成果。
随着初始投资4亿美元,这一国际合作伙伴关系汇集了10个创始国、企业和慈善机构,标志着首次开发开源AI模型、强大的审计框架和可访问数据集的合作。
通过投资市场无法实现的共享基础设施,它为公众利益AI生态系统奠定了基础——一个促进竞争、保护地方文化、优先考虑可持续发展、推动新创企业,并确保AI惠及每个人,而不仅仅是特权少数人的生态系统。
公众利益AI可以释放出当今模型忽视的可能性。
想象一下,一种能够帮助内罗毕的小企业主通过预测供应链中断来发展业务的AI,或一种能够让澳大利亚偏远城镇的医生快速而经济地诊断罕见疾病的AI,或一个能够预测孟加拉国洪水的AI,抑或一个确保圣保罗家庭通过高效能源系统节省开支的AI。
这些不是白日梦——它们是当AI为公众利益而非私人利润设计时,可以成为现实的工具。
怀疑论者可能会问:政府能否大规模构建AI?开源模型真的能够竞争吗?
事实是,它们已经在这样做。
DeepSeek、斯坦福大学和LLaMA已经表明,开源AI模型可以与专有系统相媲美,并且每天都在变得更具竞争力。
而私有AI?这早已依赖于公共投资。
政府资助研究,补贴计算,并在公共数据上训练模型。
真正的神话不是政府无法构建AI,而是私人公司拥有AI的权利。
AI可以成为一种推动善的力量——如果我们这样构建它。
还容易假设AI的领导地位必须来自硅谷或西敏寺。
但是,首个在这一泡沫之外构建的重要AI倡议试图证明一个不同的观点:AI治理不应要求许可,也不应由少数科技公司或两个政府的优先事项来主导。
法国、印度、瑞士,和许多其他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富裕、最人口稠密的国家和先进的AI生态系统,正证明AI治理可以,也应该是全球拥有的。
作为一个开放的、合作的伙伴关系,旨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许多国家已经表示有兴趣在基础项目开展后加入。
在大宫殿的玻璃与钢铁下,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并不是在孤立中建立的。
它们是在具有共同愿景的不同背景的人们——科学家、工程师和艺术家们——聚集在一起时涌现的。
这样的大胆想法曾塑造了国家,改变了行业,重新定义了我们所认为的可能。
塑造AI未来的窗口正在迅速关闭。
如果政府不采取行动,他们不仅会失去控制——他们将发现自己被锁定在一个为盈利而非人民服务的体系中。
巴黎峰会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可以选择另一条前进的道路——不是在‘创新’与‘监管’之间,而是将AI作为促进共同进步的基础,而不是集中权力的工具。
这个选择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