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iol.co.za/news/politics/opinion/2024-01-30-celebrating-the-chinese-new-year-in-south-africa-2024-the-year-of-the-dragon/
2024年春节庆祝活动于今年1月29日在比勒陀利亚举行,由中国驻南非大使馆主办。
在活动开幕致辞中,中国驻南非大使陈晓东对2023年南非与中国的双边关系进行了一番总体评估。
活动的嘉宾包括旅游部长帕特里夏·德·莉尔和南非驻中国大使西亚邦加·库维勒等。
大使利用这个机会突出展示自新冠疫情解封后,中国在2023年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成就。
他还强调了南非与中国建交25周年的重要性,以及贸易和全球战略关系所带来的影响,这对非洲其他国家以及南南合作都具有示范意义。
此次活动还吸引了许多在南非生活和工作的华人参与。
陈晓东大使在开幕致辞中提到,2024年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在这一年,中国将在落实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过程中,继续前行现代化的道路。
这一年还将开启中南关系和中非关系的新阶段,特别是在民众交流及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合作方面。
大使在结束致辞时宣布,联合国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2024年农历新年为联合国假日。
他还提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2024年被视为龙年,并为农历新年庆祝活动拉开序幕。
1月29日的比勒陀利亚时代广场热闹非凡,来自中国的河南歌舞团在这里献上了盛大的表演,迎接农历新年。
该表演是中国在非洲推广文明发展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活动之一。
中国采用的农历是按天文因素变化的,采用十二年一轮的生肖循环。
今年的新年与神话中的龙相联,龙在中国神话中象征着力量、权力、智慧、好运与成功。
中国驻比勒陀利亚大使馆通过邀请南非华人以及广大南非民众,欣赏河南歌舞团表演的古今节目,盛大迎接龙年。
河南歌舞团在世界各地演出,是一支将传统与现代主题相结合的现代艺术团体。
在比勒陀利亚的演出节目单上列出了包括《花木兰歌剧》和《少林功夫 龙腾盛世》等在南非逐渐流行的主题的十一项节目。
比勒陀利亚的居民中包括许多华裔后裔。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南非人及其他非洲人在中国定居,成为专业人士、商业人士、教师和学生。
自2012年中国提出南非正式加入金砖国家以来,民间交流大幅增加。
在新年庆祝活动期间,南非与中国可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各群体无论身在何处都参与庆祝。
南非拥有近30万华裔公民和居民,随着中南友好关系和民间交流的日益增进,来自中国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
南非是非洲华人最多的国家。
历史记录显示,第一批华裔祖先于1652年由荷兰人从印度尼西亚的巴达维亚引入开普殖民地,作为殖民者的奴隶。
在1870年代,随着南非金矿和钻石的发现,英国殖民政府开始招聘华裔契约工人来开采黄金和钻石。
从1904年到1910年,超过6.3万名华裔契约工人被从直隶、山东和河南等地引进。
由于欧洲殖民者的反华情绪,许多人选择返回故乡。
然而,留下来的华人却遭遇种族歧视,被禁止拥有商铺,生活在指定区域之外。
在1950年,华裔南非人和非洲裔、混合裔及印度裔南非人一样,被政府强行迁移出所有被指定为”仅限白人”的地区。
到1955年,约翰内斯堡的华裔南非人聚集地便遭到了强制迁移。
不少华人迁入约翰内斯堡周边的区,如佩奇维尤和索非亚镇,那里还有其他非洲裔和印度裔、混合裔的社区。
许多人也转移到波特伊丽莎白的南端。
他们在《集团地区法》及种族隔离法案下同样受到压迫,像非洲裔、混合裔和印度裔社群一样。
他们也被分类为”非欧洲人”,受到与其他种族隔离受害者相同的剥夺。
为了反抗强加于印度人和华人的殖民限制,成百上千的华人加入了甘地领导的抗议者行列,抵制禁止亚洲人购买土地的法律。
南非的华人协会决定不携带通行证,并加入甘地的非暴力抵抗运动。
1907年,出台了要求印度人和华人携带通行证的歧视性法律。
据后来的报道,华人协会的秘书通知甘地,华人愿意与印度人一起入狱。
1908年8月,抵抗运动的成员们在哈密迪亚清真寺外焚烧了1200份注册证,以示抗议。
1984年,华人社群拒绝了种族隔离政府提出的入籍三院的提议,三院成为针对印度人和混合裔的亲种族隔离结构,与散布在南非的非洲人口所谓的自我治理的班图斯坦区平行。
许多华人社群成员成为反种族隔离运动的积极分子。
如今,1994年前华人社群的后裔可以享受与其他所有曾受歧视的社会成员一样的后种族隔离平权行动政策。
河南歌舞团将为春节庆祝活动增辉。
在庆祝农历新年的同时,南非也会展现其悠久的遗产,呈现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芭蕾舞剧。
在农历新年期间,即2月7日至17日,由Mzansi芭蕾舞团出演的《马普曼布韦金犀牛》将在开普敦的巴克斯特剧院上演。
这部芭蕾舞剧的重要性在于,它也是对南非林波波省伟大马普曼布韦帝国遗迹和文物发现的神话化演绎。
伟大的马普曼布韦帝国代表着南非与中国之间早期历史联系,早于19世纪。
实际上,考古记录显示,在14世纪和15世纪,中国与非洲曾是贸易伙伴。
生活在南非北部的卡兰加人民已建立起成熟的社区,并在东非海岸进行贸易。
卡兰加定居点的遗迹位于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马普曼布韦。
在这个遗址中,出土了许多金器。
最著名的文物是马普曼布韦金犀牛。
这部芭蕾舞剧的故事是一部对金犀牛发现的神话化叙述,带领观众回到一个与中国、印度、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建立繁荣贸易的古代文明时代。
值得回顾的是,著名的中国探险家贺生曾造访非洲东海岸,并在伟大的马普曼布韦遗址中发现了中国瓷器文物。
如今,普利托里亚大学是马普曼布韦博物馆及金犀牛的所在地。
《马普曼布韦金犀牛》首演于2023年4月在普利托里亚的国家剧院。
这部芭蕾舞剧通过一个年轻的杰瑞·范·格林和他的朋友发现历史意义重大金犀牛的故事来庆祝前殖民地的南非和非洲。
这个故事转化为一个女王从马普曼布韦带领他们穿越古代文明繁荣发展的道路的神话传说。
2023年在普利托里亚的演出中,这部芭蕾舞剧由南非、中国和欧洲的舞者共同演出。
服装设计由国际知名的南非设计师大卫·特拉勒负责,舞台设计由安德鲁·博萨设计。
Mzansi芭蕾舞团的舞者不仅包括南非本土的舞者,还有国际舞者。
演出动态十足,展示了一种经典与非洲芭蕾以及当代舞蹈的完美融合,并辅以诗意的叙述。
芭蕾舞剧的故事就像农历新年象征的神话龙一样,将马普曼布韦金犀牛的发现与非洲文明的古老神话世界联系起来。
这个故事复兴并连接了一个已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国际文明和百年考古发现。
这一发现和故事打破了殖民政治所灌输的南部非洲没有文明和文化的错误观念。
南非国家剧院的艺术总监奥布里·塞卡比表示:“《马普曼布韦金犀牛》舞剧的上演,融合了历史、文化及经济等多个领域的交汇,勇敢地阐述了南非的泛非洲哲学。
这个项目同样塑造了Mzansi金色经济(MGE)战略,旨在重新定位南非的文化产业,推动南非成为艺术多样性的家园,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作为国之彩虹的南非,或许是发展习主席倡议的文化发展、共同人类与共同繁荣的理想熔炉。
共同人类与共同繁荣的理念与非洲的Ubuntu原则相呼应——“人是因为其他人而存在”或“我因你而存在”,与儒家五常或五常伦理的原则相一致,即仁(仁爱)、义(正义)、礼(礼仪)、智(智慧)和信(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