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504/21/WS68056d4da3104d9fd3820796.html
法国艺术家和建筑师克拉拉·布赖恩于今年二月抵达北京,她并非仅仅是来访,而是带着观察的目光来到这里。
凭借对形式、纹理和空间的敏锐洞察力,她将这座城市的建筑视为无声的讲故事者,通过层叠的结构体会到它们的韵味。
作为2024年法中青年艺术家奖Yishu 8奖项的获奖者之一,布赖恩在Yishu 8驻留了两个月,这里是一个位于前法国-中国大学的艺术平台,展出她的个人展览《口:开篇》,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16日,并是第十九届跨越节的一部分。
门和窗——在布赖恩的建筑研究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成为了她作品的焦点。在北京,她特别被汉字“口”所吸引,这一方形结构出现在“入口”和“出口”的词汇中。
“它的形状深深打动了我:既代表了我的作品的形式,也承载了其意义,”她表示。“所以,我决定把它作为展览的名称。”
生于1990年的布赖恩拥有蒙彼利埃国家高级建筑学校的建筑学学位,常驻于同一城市。受建筑师安藤忠雄和路易斯·康的启发,布赖恩将光线作为其绘画中的核心主题。
她的作品在力量和微妙之间取得了平衡,常常引发超现实或纯粹的抽象美学。
展览中一件最大的作品引起了观众的关注。
Yishu 8的创始人克里斯汀·卡约尔形容布赖恩的北京之旅是一种对中国建筑的深刻沉浸,是探索开放与封闭、光与影、静止与运动之间错综复杂对话的一种方式。
“从故宫到传统四合院,她的目光在建筑形式间游弋,最终落在特定的构图和图案上,”卡约尔说。
“布赖恩理解生命与艺术的本质在于恢复能量的流动,从自我和宇宙的节奏中汲取力量。她来北京的目的在于进行一段严格的探索之旅。”卡约尔补充道。
布赖恩在北京驻留期间住在了一处胡同,透过她的眼睛,城市以宁静的灰色调呈现出来。
“从屋顶瓦片到砖石和铺路石,构成北京的材料形成了一种沉静的背景,”她说道。“这些材料凸显了门和窗的精致。在胡同中,这些开口稀少且不起眼,带有防御性,但每一个容许视线或路人进入的开口都被色彩、图案和雕刻所丰富。”
受到季节初花的启发,布赖恩在她的胡同家中继续对建筑阈限的探索。在北京,她的“阈限”系列获得了新的生命。
展览中展示的最大作品之一《方庭之窗I》宽达三米。画布的左上角一面墙壁终止,令光线洒落到地面,这幅作品灵感来自她在北京的漫步。
布赖恩在画作上使用了木制格子框架。
她的《方庭之窗》系列共有十四幅作品展出,除了第一幅外,其他均覆盖了木制格子框架。
“这些窗户吸引着我。它们高而窄,且常常被遮挡。在我的纸上作品中,你可以隐约看到格子后面隐藏的阈限,引导视线穿越多重障碍。即便是画作的边框也根据这些元素发生变化,”她说。
展览中还包括她的《春初花卉》系列中的四张摄影作品。布赖恩在当地公园拍摄了木兰花,并在前景中放置手工制作的纸张和木条,如同帷幕或框架。仅当微风吹动纸张时,花朵才会完全显现出来。
北京不仅提供了新的灵感,还有新的材料。传统手工纸成为她创作过程中的核心元素。“我用这种纸的本质——作为一个物件—它的厚度、颜色、纤维和质地。它成为作品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表面。”她说道。
这是布赖恩第一次来到亚洲,也是她的第一次艺术驻留。她称之为一次“强大的体验”,在这里她被城市的语言、食物和精神建筑所吸引。
“乍一看,北京似乎是严峻的:街道灰蒙蒙的,交通严密,规模庞大。然而一旦生活在这里,生活会变得温和。灰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变为一种中性质感,衬托出门、植物和街头细节。”她说。
最终,北京的阈限,无论是字面还是隐喻,不仅成为她的创作主题,也是她的切入方式,就如同汉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