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luxuo.com/lifestyle/gastronomy/many-china-owned-vineyards-in-france-up-for-sale.html?__cf_chl_rt_tk=bqA1sQ1ctag9XiO.1xXwFq6C3eWhFA7FrUVhkZxcDls-1745068725-1.0.1.1-RtHhm5RFL2zIssxzLZA20rfywo82STWSr7N0.mVPOeg
拉图尔-拉根堡(Château Latour-Laguens)曾是华人拥有的葡萄酒生产的旗舰,其价值在几年前的炫耀时代高达数百万欧元。
然而,这座位于波尔多以西南方30英里处的酒庄现在变得破败不堪,甚至被遗弃,正以远低于其原始价格的价格出售。
随着中国对进口葡萄酒的热情减退,数百个中国拥有的葡萄园正在被贱卖。
对于许多来自北京和上海的投资者而言,原本希望获得巨额利润的前景现已变得黯淡。
导致这一抛售现象的原因有许多:资本管制的收紧使得中国人在海外消费变得困难,而国内对奢侈品消费的打击则减小了对昂贵礼品的需求。
今年5月,法国扣押了九个近波尔多的酒庄,这些酒庄的总价值约为3550万欧元,因一名中国企业家被判定挪用国家资金和洗钱而被扣押。
更重要的是,经过长期的消费者调查发现,许多顾客实际上并不喜欢这种葡萄酒。原来,中国的餐桌并不适合醇厚的单宁浓郁的红葡萄酒。
曾经,中国是全球最令人瞩目的快速增长的葡萄酒市场。
在中国富豪阶层中,法国产的波尔多红酒已经成为新的身份象征,成为他们赠送豪华礼品的首选,并在家中如战利品般展示。
与迪奥、爱马仕以及路易威登等法国奢侈品牌并驾齐驱,昂贵的法国红酒正与日俱增的需求密切相关。
尽管外资在波尔多的葡萄酒产区一直较为常见,但中国投资者的涌入却是令人惊叹的。
短短几年内,他们收购了200多个葡萄园,以满足预计将会无止境的国内酒品需求。
十年后的今天,许多酒庄的售价仅为当初价格的小部分。
例如,2008年,中国房地产公司龙海投资集团以2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了拉图尔-拉根堡,当时成为了进入Entre-Deux-Mers葡萄酒区的首批葡萄园之一。
尽管真正的交易价格并未公开,但是如今,它在失去了葡萄藤后被 Offer 价格仅为15万欧元。
这与当初的预想大相径庭。
拉图尔-拉根堡曾是波尔多地区第一批被中国公司收购的酒庄之一。
在2007年至2011年期间,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激增了142%。
中国和香港成为了世界上红酒消费最多的地方,对法国产的波尔多红酒情有独钟。
到2013年底,他们的葡萄酒消费量已超过法国和意大利。
急于抓住这一新商机的中国投资者开始收购酒庄,并将其重新命名为金兔或帝国兔。
让当地人惊讶的是,原本在法国售价仅为3欧元或4欧元的红酒,在中国的市场中售价达到了20欧元至30欧元。
这些酒是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利润空间可谓荒唐的巨大。
然而,这种热情来得太早。
2012年,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达到了顶峰。
自2013年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了一项紧缩政策,立刻减少了奢侈和显摆的公款消费。
这一行动发生在许多中国百万富翁刚刚签下酒庄所有权文件之时。
此次政策之后,一系列与贿赂或奢华礼品(如高档手袋或高价红酒)有关的贪腐事件频繁发生。
2017年,北京又实施了新的资本管制,限制资金流出中国。
华人房地产经纪人李丽娟(Ms Li Lijuan)表示:“这对商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她每天接到四到五个来自中国富豪的询问,早期这些人都希望参与到波尔多的葡萄酒繁荣中。
十年后,经历过华人购买葡萄园热潮的市场如今已然转变。
国际葡萄酒与葡萄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Vine and Wine)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持续下降,且自2018年以来,每年减少200万公顷。
2023年底,国家的葡萄酒消费量较前一年下降了25%,这与经济日益萎缩密切相关。
《葡萄酒评论》(La Revue du Vin)的主编杰罗姆·博多(Jérôme Baudouin)早已预见到这一趋势。
他指出,葡萄酒很难与典型的中国餐桌竞争,后者经常由鱼、肉和蔬菜组成,通常同时出现在餐桌中心。
他说:“酒瓶常常是摆设而不是饮用,可能是中国市场销售和消费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对我而言,这是一场幻想。双方都错了。”
“波尔多的生产商以为他们找到了一个像美国、英国那样的新兴市场,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而中国人也以为制作葡萄酒和赚钱会很容易。”
在这场奢华泡沫中,庄园的工人和酒农被夹在中间,许多人哀叹未领取的工资、工作文化冲突以及业主缺席的问题。
在2020年,位于皮克庄(Château de Pic)的赫勒娜·波利(Hélène Pauly)与她的五名同事在中国老板那里未领到薪水长达五个月。
这座酒庄的行政经理波利女士不得不从自己的储蓄中支取款项并申请透支保护。
她的其他同事被迫依赖食品银行并申请银行贷款。
最终,波尔多法院支持了这些工人,并在她的带领下,判决老板徐敏(Xu Min)支付了拖欠的工资。
“他们的解释从来没有任何诚意或诚恳,这种现象一直都是如此,”波利女士告诉《每日邮报》(The Telegraph)。
她谈到自己处于一种有问题的工作环境中,常常受到来自中国的高管的微观管理,曾遭受过诸多不合理要求,例如在6月而非9月进行收获。
在她人生的最低谷时,波利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全。
“我不知道他们能走多远……他们知道我的住址和习惯,完全可以做点什么给我发个警告。”
由于这种耗尽性经历,她提前退休了。
“有些中国所有者会直接消失。”
本地CFDT吉龙德(Gironde)工会代表科琳娜·朗特莫(Corinne Lantheaume)表示,工人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处理缺席的中国老板。
“也有一些中国老板就完全消失,”她指出。“我们的麻烦在于,当法国发生某些问题时,我们不知道该联系谁,因为一切都在中国。”
“如果我们成功,购得该物业的新拥有者将需为他们支付的拖欠工资。”
朗特莫女士还指出,中国公司往往对法国员工持怀疑态度。
相反,他们倾向于雇佣在葡萄酒行业或葡萄园几乎没有经验的中国工人。
“对法国员工中存在很大的不信任。如果你不信任那些了解工作的人,那一切都变得复杂。”
然而,朗特莫女士迅速指出,来自香港的商人彼得·郭(Peter Kwok)拥有的维纳布拉(Maison Vignobles K)却是一位备受员工和同行尊重的优秀雇主。
此外,法方所有者的庄园也面临着劳工问题。
位于波尔多的路登庄(Château Loudenne)是众多被法国投资者重新收回的酒庄之一。
与此同时,李女士主张,双方的信任关系是可逆的,无论是有理有据还是无根据。
她描述了她曾看到一位中国老板为了应对资金冻结问题而以现金支付员工,但由于缺乏纸质记录,这使得员工在法庭上污蔑客户未付款。
“最近几周,居住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富有中国人也对此表示出兴趣。”
“此时,我每周接到四到五个联系我的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