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与法国基金会携手保护文化遗产

图片源于:https://english.news.cn/europe/20241116/20897572a97e4f989b225811c7212037/c.html

兰州,11月16日(新华社)——中国的一所大学最近与法国一家基金会携手,通过加强科技合作来保护文化遗产。

这是两国在文化遗物保护方面合作的最新举措。

根据中国甘肃省的西北师范大学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Fondation des Sciences du Patrimoine)上周签署的协议,双方将促进高等教育和科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他们将着重开展文化遗产分析技术的跨学科合作活动,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与仪器的联合实验室,并进行相关研究,以支持两国的遗产保护工作。

“该协议旨在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支持,包括壁画及其他文化遗产作品的保护,”基金会总干事埃马纽埃尔·波里奥表示。

“我们一直在积极推进与法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科学交流与项目合作。此次协议将进一步增强甘肃在洞穴艺术和文物保护领域的研究能力,”甘肃省科技部门的一位官员陆振江说。

这并不是中国当局和机构首次与法国基金会或其他伙伴进行合作。今年是中国与法国建交60周年,两国在多个领域的交流和活动频繁。

2019年至2024年间,西北中国秦始皇帝陵博物馆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就木材遗存和土壤遗址的保护进行了系列科学研究。

在5月份,双方正式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两国的专家共同进行对帝陵和巴黎圣母院木材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在木材种类、木材年代鉴定和修复技术方面的重要成果。

这些联合努力不仅限于文化遗物的修复,中法两国还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方面展开合作。

中国的敦煌研究院与法国的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在3月份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旨在创建一个关于千年莫高窟的数字资源库。

莫高窟建于公元4至14世纪,拥有丰富的佛教艺术收藏,包括735个洞窟内的2000多尊彩色雕塑和45000平方米的壁画。

根据敦煌研究院的介绍,两国长期以来在敦煌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保护和资源共享方面进行双边合作。

在近期的合作中,双方预计将在莫高窟的文化遗物系统研究、修复和保护方面开展工作。此外,他们还将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文化遗物的研究、保护和数字人文学科。

2020年,中国敦煌研究院与法国吉美博物馆启动了一项全球分享在莫高窟发现的敦煌遗物的数字化项目,利用数字化、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进行项目实施。

Chloe Zhou

Chloe Zhou is a seasoned journalist, known for her in-depth analyses and compelling narratives. With a keen eye for detail and a multilingual approach, she covers everything from local events to international affairs, always with the goal of informing and engaging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France.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