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yahoo.com/news/chinas-wolf-warrior-lu-shaye-093000765.html
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耶因其有关乌克兰及其他前苏联国家的言论在去年引发欧洲广泛争议,即将结束其在巴黎的任期。
卢沙耶,今年60岁,是中国最著名的“战狼”外交官之一,以其强硬的外交风格而闻名,预计将在下个月返回北京,法媒报道。
在周一于北京驻巴黎大使馆举行的告别招待会上,卢表示,无论未来身在何处,他都会继续支持法国的华侨社群。
他在社交媒体视频中表示:“经贸关系一直是中法关系的压舱石,文化交流是推动力量,而生活在法国的中国人是连接我们心灵的桥梁。”
卢在周日接受中国新闻网的采访时表示,他目睹了过去五年中法关系的演变,友好氛围逐渐被政治、经济与贸易领域日益复杂的问题所影响。
他希望法方及欧洲人能在解决问题时不抱幻想或自私自利,而是要务实。
卢还提到:“法国或西方在过去几百年中一直是金字塔的顶端,习惯于俯视其他国家,包括中国。”
目前,中国与欧盟之间在贸易问题上正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法方对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而北京则对包括法国干邑在内的酒类产品征收30.6%至39%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
卢在离任前的公开表态相比于他早期的言论显得温和许多。
去年四月,卢在接受法国电视采访时对于乌克兰国际法下克里米亚是否属于乌克兰的提问的反应,引发了外交风波。
他表示:“甚至这些前苏联国家在国际法下都没有有效的地位,因为没有国际协议来具体明确它们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
这一言论引发了乌克兰、法国、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欧盟及其他国家的普遍愤怒与批评。
数十名欧洲议会议员甚至呼吁马克龙政府宣告卢为“不受欢迎人士”。
在此之后,北京迅速与这一言论保持距离,并试图限制其带来的损害,尽管外界对卢未来的任期存在广泛猜测,但他调整的政策并未改变,仍然顺利完成了驻法大使的整个任期。
这一事件被外交观察家视为对北京所展开的魅力攻势的一次打击,尤其是中方试图将欧洲拉拢到其阵营里,远离美国的努力。同时,随着对北京调解乌克兰和平的举措的审视加剧,这一事件引起了更多关注。
尽管在此争议后,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北京对其“战狼外交官”进行更严格的控制,但北京似乎并没有改变其日益强硬的外交政策的迹象。
在随后的采访中,卢坚决辩护他的观点,称其并不违背中国的官方外交政策,并称批评他的人为“不客气”和“非常不公平”。
他声称,此次争议的实质是在公共辩论中维护“言论自由”,并告诉经营法律博客“Vu du Droit”的律师瑞吉斯·德·卡斯特诺:“有些人把无关紧要的小事闹得沸沸扬扬。”
尽管卢坚称他表达的是个人观点,但许多观察人士认为他的争议性观点可能是基于未经授权的内部讲话要点。
以其升级和坚定的风格而闻名,卢在中国外交体系中的崛起正值中国外交民族主义转变的时期,习近平总统多次呼吁增强反击精神,以应对美方的遏制。
根据他的官方简历,卢在1987年毕业于外交部附属的中国外事学院后进入外交部工作。
他的大部分早期职业生涯主要从事与法语非洲国家相关的非洲事务,2005年成为中国驻塞内加尔大使,2009年担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长。
他还短暂担任武汉市副市长,并在2015至2016年期间担任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的政策研究负责人,成为高层的政策顾问,随后于2017年被任命为中国驻加拿大大使。
在加拿大发展期间,他的职业生涯实现了飞跃,尤其是在2017年末华为高管孟晚舟被捕,以及中国随后的两名加拿大人——迈克尔·科瓦里格和迈克尔·斯帕沃被拘留事件后。
在2019年一篇文章中,卢对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政府进行了猛烈抨击,指责加拿大及其西方盟友因呼吁释放“两个迈克尔”而表现出“西方自私和白人至上主义”。
这篇评论引发了渥太华的愤怒抗议,而中国外交部则对此文章表示赞赏,外交部发言人陆康称其可能与部分加拿大人的“痛点”产生了共鸣。
卢在巴黎的任期自2019年7月开始,便伴随着一系列争议,常常将他置于外交风暴的中心。
他曾多次被召见至法国外交部,包括因关于前苏联国家的言论及2020年4月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巴黎在新冠疫情期间对养老院老人弃之不顾。
他因称一位法国智库的中国学者为“小流氓”和“发狂的狗”而声名狼藉,且在2022年声称台湾民众在统一后需要进行“再教育”。
他常常自称是一名骄傲的“战狼”,这一称号源于一系列民族主义动作片。
在2021年6月接受法国《观点》报采访时,他表示,批评中国“战狼外交”的人是“懦夫”。
他坚称中国从未是侵略者,并问道:“难道我们没有权利反击和自卫吗?这不公平!”
附加报道:威廉·郑
本文最初发表于《南华早报》(SCMP),该报是报道中国和亚洲的最权威声音,已有百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