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雯将在新加坡华乐团音乐会上演奏唢呐

图片源于: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412/1324921.shtml

在巴黎的吉美博物馆,中国唢呐演奏家刘雯雯正在与著名指挥家谭盾进行排练,以准备呈现以敦煌莫高窟为主题的演出,敦煌位于中国西北部的甘肃省,并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刘雯雯是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生,这种传统音乐乐器以其“响亮、高亢”的声音而闻名。多年来,她在国际舞台上演奏唢呐,包括巴黎音乐厅、肯尼迪中心和悉尼歌剧院。

“每次在国外演出,我都感受到中国音乐的力量,”刘雯雯对《环球时报》说。“唢呐真的给我带来了强大的能量。”

刘雯雯生于1990年,来自中国东部山东省的济宁一个唢呐音乐世家。她的父母都是唢呐演奏者,许多亲戚也以演奏唢呐为生。她父亲的家族已有七代人演奏唢呐,而她母亲一方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清朝初期(1644-1911年)。

音乐在刘雯雯的血液中流淌,但成为一名演奏家需要时间和投入。由于唢呐的声音十分响亮,她练习时常常打扰到邻居。

刘雯雯回忆说,在她四岁时,父母坚持让她学习唢呐。“每天早上四点,我的妈妈都会把我叫醒,眼睛都没睁开,就‘被拖’到附近的植物园练习。”

她坦言,小时候并不喜欢唢呐。“作为孩子,我的同学们会笑我,说我家在婚礼和葬礼上演奏。我觉得很尴尬,因为唢呐被视为‘乡音’。”

然而,刘雯雯的观念在听到了顶尖唢呐演奏家刘英的作品后发生了改变。她被这种乐器的美和复杂性所激励,决定全心投入于唢呐的学习。随后,她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向刘英系统学习该乐器。在2018年,她成为了该校的传统音乐教师。

在刘英的建议下,刘雯雯于2020年开始准备博士学位。唢呐博士学位的要求极为严格,其中包括一项60分钟的连续演奏作为重要考核之一。

在准备期间,她常常从早上八点练习到晚上十点。最终,她顺利通过了考试,成为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毕业生。

演奏唢呐需要卓越的肺活量和身体耐力。此外,演奏者需要对嘴部肌肉进行良好的控制。

“这些肌肉的力量可能很快减弱,因此长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刘雯雯解释说。“如果我几天没有练习,可能连五分钟的曲子都演奏不出来。”尽管表演安排繁忙,她还是每天坚持练习六个小时以上。

她使历史成为中国首位唢呐艺术家,启动了全国巡演。

2017年,她在悉尼歌剧院的国际首演标志着她职业生涯的重要时刻。她在全球观众面前演奏《百鸟朝凤》,这一曲目通常代表着唢呐演奏的卓越。

“这是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荣幸,”她说。“我是在演出中唯一的中国独奏者。”

根据刘雯雯的说法,这首曲子在技术上非常具有挑战性,包含几个技巧性极强的部分。它展现了生动、真实的场景,如使用传统的唢呐技巧模仿公鸡的啼叫和母鸡下蛋的咯咯声。

该作品还描绘了多种鸟类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许多听众形容自己感觉像是置身于大自然中。“观众的反应非常积极,”她表示。

对于许多观众来说,这是他们首次接触唢呐。“很多外国观众都很兴奋。他们对这一乐器毫无所知,但对它的尖锐共鸣音色和能够模仿如此丰富而生动的鸟类声音感到惊讶,”她说道。

一些管乐器演奏者以及观众甚至在演出后找到了刘雯雯,询问唢呐的演奏技巧,并表达了学习这种乐器的兴趣。

“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以便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与世界分享,”刘雯雯说。

她与交响乐团的合作是一种跨流派的融合。在她看来,交响乐团是国际观众熟悉的形式,因此将中国文化和音乐与这种形式结合,更容易让他们接受中国音乐。

“我们的音乐是世界的音乐,重要的是让每个人知道,世界音乐不能没有中国音乐,”刘雯雯强调。

如今,刘雯雯对探索唢呐的热情更加高涨。她开始尝试将交响乐、爵士乐和摇滚乐与唢呐融合。

“唢呐可以演奏各种音乐风格和流派。这一过程有助于改变对唢呐‘老式’的看法,”刘雯雯说道。

在教学中,刘雯雯乐于与学生交流唢呐的演奏技巧。“看到年轻一代传承文化遗产真是太好了,”她说。

刘雯雯强调,民乐的创新必须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要创新,首先必须掌握基础。只有牢牢把握传统,才能进行创新和跨界。”

Isabelle Huang

Isabelle Huang is a dynamic journalist whose storytelling prowess has captivated readers for years. Her ability to navigate complex issues with sensitivity and depth has made her a beloved figure among the Chinese-speaking populace in France.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