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次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逆转气候政策

图片源于:https://www.npr.org/2025/01/21/nx-s1-5266207/trump-paris-agreement-biden-climate-change

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宣布将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在这一国际气候协议中,各国共同承诺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以努力限制全球变暖并防止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影响。

特朗普认为,该协议对美国经济施加了不公平的负担,他在第一任期内就已让美国退出。

美国在2021年重新加入该协议,成为乔·拜登总统主导下的气候政策一部分。

在周一的活动中,特朗普在首都一场大型集会上签署了退出命令,正式启动退出流程。

“我立即退出这个不公平的、一边倒的巴黎气候协定欺诈,”他在早些时候的讲话中表示,受到了现场支持者的热烈欢呼。

“美国不会在中国肆无忌惮污染的同时自我破坏我们的产业。”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虽然它在可再生能源的部署方面也位于世界领先位置。

自200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排放量有所减少,但它仍然是历史上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贡献者。

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并未令人感到意外,因为他的竞选活动几个月前就暗示了这一点。

但是,此举恰逢记录上最炎热的一年,而洛杉矶的主要野火仍在燃烧,且就在几个月前,毁灭性的飓风袭击了从佛罗里达到北卡罗来纳州的社区。

气候变化正在增加飓风的风险,导致极端降雨,并使更为强烈和破坏性的野火更为可能。

环保组织对这一决定表示强烈批评。

《关注科学的联盟》政策主任拉切尔·克利特斯表示,如果美国不尽其所能限制变暖,气候变化的人类和经济后果将不断增加。

“即使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干旱、风暴、热浪、洪水和海平面上升加速的种种影响,”克利特斯说。

“这一切的影响已经令人震惊。”

欧洲气候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巴黎协定架构师劳伦斯·图比亚纳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退出该协议令人遗憾。

但她指出,国际气候行动“已证明其韧性,超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政策。”

“这一时刻应成为一个警醒,推动改革,确保那些受影响最深的人——处于第一线的社区和个人,能够在我们的集体治理中处于中心地位。”

一个雄心勃勃的全球工具——但迄今已远未达标

根据巴黎协定,几乎所有国家都达成目标,旨在将全球变暖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2.7华氏度)以内。

但目前世界并未朝该目标前进。

去年是人类历史上最炎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温度接近1.5摄氏度的变暖水平。

作为巴黎协定条款的一部分,各国提交减排目标,并定期更新其进展。

在拜登离任前,他宣布了新的美国目标:到2035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从高峰水平减少60%以上,这一目标可能需要迅速过渡至非化石燃料能源。

如今,这一目标已成为无效。

在周一签署的命令中,特朗普指示他的联合国大使提交正式的美国退出通知。

(特朗普提名的联合国大使、纽约共和党国会议员伊莉莎·斯特法尼克尚未获得参议院确认。)

虽然该命令表示美国将“立即”退出,但巴黎协定本身规定,这一过程需要整整一年。

尽管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退出巴黎协定并不容易,

但他所面临的限制在这次的情况下有所不同。

世界资源研究所国际气候政策与政治主任大卫·沃斯科表示,“这次的情况非常不同。”

退出该协议可能会造成损害,沃斯科说,可能使美国在一些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市场中的位置受到影响,同时减少与其他国家的谈判杠杆。

这可能会对特朗普的更广泛经济目标造成妨碍。

特朗普对许多可再生能源计划和其他气候措施持敌对态度,包括促进电动汽车的相关努力。

他提名担任环保局局长的李·泽尔丁在确认听证会上承认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现实,但他已表明特朗普政府将寻求削减许多环境法规。

撤销拜登时代的气候措施

特朗普还在周一发布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化石燃料并撤销拜登时代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命令。

他宣布进入国家能源紧急状态,并撤销了拜登在气候变化方面的许多行政命令。

新命令指示各机构撤销对海上钻探的限制,并重新考虑对阿拉斯加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保护。

特朗普还对在联邦土地上开展的新风电项目发出暂停令,暂停新租约和新许可证,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的风电场。

他撤销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政府监管机构评估气候变化对金融体系的风险。

他同时指示各机构审查可能“给国内能源资源开发带来负担”的所有法规。

这可能包括拜登政府的主要气候政策,包括限制煤电和天然气发电厂排放的环保局法规,以及对油气行业的甲烷排放征收新费用的举措。

本报道由朱莉亚·西蒙贡献。

Nathalie Wei

Nathalie Wei's journalism is driven by her curiosity and her desire to effect positive change. Her articles are a testament to her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her ability to convey complex ideas with clarity and empathy to the French audience.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