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connexionfrance.com/magazine/comment-french-plan-to-upgrade-louvre-is-long-overdue/704289
在埃曼纽尔·马克龙宣布卢浮宫将在2031年前进行9亿欧元整修的第二天,这里依旧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也就是说,队伍已经排到了标志性的金字塔周围,自拍杆像剑一样摇动,而负责应对插队者的工作人员则露出与米开朗基罗的《垂死的奴隶》一样的绝望表情。
艺术史学家理查德·弗莱曾写道,这尊雕塑“暗示着生命在死物的无情力量面前屈服的那一刻”。不久后,我们也许都会带着这种表情。
马克龙总统的升级承诺是基于一份泄露的备忘录,这份备忘录在不到一周前被卢浮宫馆长发给文化部长。
备忘录列出了参观卢浮宫已经变成了一场“身体上的折磨”的所有原因。
面临的困扰不仅是人流众多,每年有870万人次涌入这里,还有劣质的餐饮、卫生间设施和标识,她写道。
再加上“没有休息的空间、夏天玻璃金字塔的闷热‘温室效应’、糟糕的音响和在《蒙娜丽莎》面前只能挤出50秒的强烈拥挤感。”
为此,我支付了22欧元。
长长的队伍
金字塔外的队伍
卢浮宫存在的问题在于它最初并不是为博物馆设计的,因此缺乏连贯性。
它最初在12世纪后期建成时是一座堡垒(因此是不可穿透的),后来弗朗索瓦一世将其改造成宫殿。
之后的君主对其进行了扩建,直到路易十四将王室住所迁往凡尔赛。
到那时,它已经达到了一种宏伟的规模,共有约73,000平方米,设计涵盖三翼相连的区域。
我本想写出这三翼像一个规格器的手臂般延展,但卢浮宫的入口狭窄得使得这个比喻立刻失效。
即使是在一月的一个星期三,我也花了45分钟才进入。这也难怪马克龙的改造优先事项之一是要在塞纳河附近设立一个“新的大入口”。
巴黎的迪迪埃·维尔罗热向我保证,今天是一个“安静的日子”。
作为卢浮宫临时展览的常客,他尽量避免“过多的人,过多的手机”,而是更倾向于参观那些不那么繁忙的房间。
缺乏标识
像我这种不具备对达·芬奇的无动于衷和对博物馆布局的熟悉感的人则没有这样的奢侈。
我拿起了一张地图,决定直接去看《蒙娜丽莎》。
不可能。
这张地图简直难以理解,正如备忘录所抱怨的那样,标识极差。
在任何艺术博物馆中,这都令人惊讶,但对于一所如此重视在墙上挂有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一幅关于被强有力地推向前进的画作的博物馆来说,缺乏明显的指示标志真是令人费解。
我不是唯一一个这样感到困惑的人。
大家都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更恰当地说,像迎接你的无头胜利女神尼基(The 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
来自巴西的拉凯尔·布拉斯表示,她在寻找《蒙娜丽莎》的途中,不仅因为博物馆的布局令人费解,还因为不断被其他同样迷路的游客纠缠,试图寻求她的帮助。
“这实在是太混乱了!”她抱怨道。
来自美国的安吉尔和德里克在寻找《维纳斯·德·米洛》时同样感到困惑,最终竟然“偶然”发现了它。
安吉尔和德里克
“参观卢浮宫可能会令人疲惫,”博物馆的网站警告说。“为了确保你的体验愉快,请尽量简短。”
现状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错过很多亮点。
任何升级都极有必要在地板上标出彩色箭头,清楚地显示出通过35,000件艺术品中的前十名的最快路线。
将其设为绿色,就像滑雪坡道一样,明确表明这条路适合像我这样的艺术新手,而其他路线则是针对那些文化底蕴深厚的游客的五小时“黑道”。
‘卢浮宫的疯狂’
在卢浮宫的辩护中,我后来发现其网站确实有一个“发现”部分,帮助你决定要参观哪些房间,包括主题游客路线。
‘卢浮宫的杰作’是首次参观者的显而易见选择,但也有‘碧昂斯和杰伊·Z的卢浮宫亮点’,如果你更想重温2018年拍摄的音乐视频‘APES**T’中的拍摄场景。
这就巧妙地引出了蒙娜丽莎即将获得自己的、即将到来的、碧昂斯式的独立表演(那《维纳斯·德·米洛》挂在同一房间,是否可以称之为卢浮宫的凯莉·罗兰呢?我们可以同意‘命运之子’似乎是失落的波提切利杰作的合理名字)。
人们相信,卢浮宫每天大约3/4的访客都会涌向《蒙娜丽莎》所在的教室。
和我一样,他们大多数人在匆忙中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里其他的艺术珍宝。
然而,一旦找到她,随之而来的却是另一场创伤。
观赏《蒙娜丽莎》的混乱
德里克和安吉尔表示:“《蒙娜丽莎》房间一片混乱。”
“要接近画作基本上得挤开周围的人。”
根据马克龙宣布的计划,《蒙娜丽莎》将被移至一个独立的专用房间,可能只能通过特殊票务进入。
“如果你喜欢她,那就得掏钱了”的新翻译似乎成了这种神秘微笑的共识。
来自非欧盟的游客将支付更多
我所遇到的所有游客都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尽管这可能使他们必须为享受这一特权而支付额外费用。
另一项与票务相关的话题是计划向非欧盟游客收取额外的普通入场费。
这一附加费用将帮助资助巨额的整修成本,马克龙表示。
实际上,这个当前未知的附加费用将适用于所有来自欧盟以外地区的访客,从2026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确实听上去是个赚钱的好主意——毕竟,去年超过75%的卢浮宫访客来自法国以外的地区。
但这公平吗?
拉凯尔毫不犹豫地表示:“一点也不”,尽管她的双重葡萄牙国籍使得她能够凭借巴西护照免于这一“税”。
来自美国的安吉尔和德里克同样对此表示不满,但承认,如果必须的话他们愿意多付10%。
“22欧元的入场费已经很高了,”他们表示,“尤其是考虑到我们在英国旅行时去了大英博物馆,那是免费的。
“但我们觉得卢浮宫值得这个价格,因为这里有那么多艺术作品。你可以在这里花很多时间,真的能物有所值。”
然而,按照出生地对票价进行分级似乎是对艺术本质的否定,艺术的意义不就是突显人类经验的共同性吗?
它是超越文化,边界和背景的普遍语言。
我的卢浮宫之行或许是一场耐力的考验,但也让我看到,无论是巴西人、美国人、英国人还是法国人,我们都与它的“垂死奴隶”一起经历着。
我会再回来吗?其实,会的,所有我在那天遇到的空洞眼神的游客也都表示会。
只是不在其所谓的“新文艺复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