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运会上的律师

图片源于:https://www.tribuneindia.com/news/parisolympics2024/paris-diary-experiencing-the-games-in-the-city-of-light/

来自孟买的律师Shilpa Nautiyal正忙于从一列火车跳到另一列,穿梭于各个场馆,为印度队加油。

她和丈夫Richie(一个企业家)在某些场馆的门票上花费了多达40,000卢比。

她说这完全值得,因为她和Richie Khandelwal“生活是为了体验”。

“这才是生活的意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体验,”来自乌塔拉坎德的Shilpa说道。

“奥运会在我的愿望清单上。我只是想体验一下2024年巴黎!这次经历真的很美妙——轻易就值得我们花的几万卢比。”

与此同时,Richie为他渴望的体验而去了比利时,参加了Tomorrowland音乐节。

“今年早些时候,我们还去了挪威看北极光,”Shilpa说。

“我们每年都努力抽时间旅行,国内和国外。”

看比赛的成本

我们在前往足球比赛的火车上遇到了法国学生Antoine、Gaspard、Edgar和Maxime,他们都是20-21岁。

他们对即将在自己城市举行的奥运会感到兴奋,但票价让他们感到震惊。

“足球场好座位的票价超过60欧元,”正在学习国际商业的Maxime说道。

其他人笑他,因为他只买到了“较差”的比赛——尼日利亚与日本女子足球队的比赛。

“这就是我能负担得起的…30欧元!”Maxime耸耸肩说道。

碰到在罗兰·加洛斯的Sivakoti

来自海得拉巴的Sivakoti感到有些遗憾,因为他本希望成为一名IAS官员,但最终只成了一名工程师,现在在德国汉诺威工作。

但他在巴黎感到快乐——他在奥运会上观看了现场网球比赛,在罗兰·加洛斯、伊夫·杜曼体育场观看了曲棍球,在马赛体育场观看了足球比赛。

他表示票价很贵,但并不是“真的太贵”。

“法网的票价要贵得多。我想在五月预订,但A级票每张票的价格超过1000欧元!”他说。

“但在奥运会上,我只花了160欧元买到了A级票!”他称这是个好交易。

从汉诺威到巴黎的旅行花费了他“约700欧元”,包括旅行、酒店、门票和餐饮。

他表示这笔钱花得值。

来自孟买的女孩Mehak Shaikh,脸上涂着印度国旗的颜料,花了60欧元观看了一场曲棍球比赛。“这次经历真是太棒了!”她说。“我会尽量再买更多的票。”

工作便利

来自巴西的Julia Maria Comes e Carvalho热爱巴黎的生活。

作为一家科技巨头SAP的员工,她如何能抽出那么多天的时间在羽毛球场担任志愿者?

“这没问题——我们在法国每年有40天带薪假!”Julia说。

她还提到病假和其他假期,她说:“在巴西,我们工作太拼命了——每周六天,每天超过八个小时!在印度也是如此……这是我与印度同事交流时发现的。”

法国的劳动法极为保护工人。

一位印度驻法大使馆官员提到一位员工已经请了三年的无薪病假,但仍然受到解雇的保护!

Maria对拍摄的热情

在靠近巴黎圣母院的塞纳河桥上,来自乌克兰的Maria为前来参加奥运会的游客拍照。

她拥有一台伪装成古董相机的宝丽来相机,并能立即打印照片。

她性格阳光,总是大笑,鼓励游客们“放肆”摆出各种姿势,让她拍照。

不过,她有一个秘密的忧虑——她的兄弟以及许多亲戚和朋友仍在乌克兰。

“当然我会担心他们,”她说。“俄罗斯对我们发动入侵已经两年半了,我心里很忐忑。”

她说自己是15位正在从事这项工作的乌克兰年轻女性之一,部分收入会用于乌克兰的救援工作。

“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赢得这场战争,”她说道。

出租车生意

此次巴黎奥运会,因其内敛性而受到称赞,确实需要有成千上万的出租车、豪华汽车和巴士将运动员、工作人员、官员和媒体从一个场馆运送到另一个场馆。

Nicolas Gowry,拥有毛里求斯和印度血统的商人,是为奥运会提供豪华汽车的供应商之一。

他坚决否认自己非常富有的说法。“哦不,我真的不富有,”他笑着说,并补充道,在需求量非常高时,他会进一步转包业务。

“我只是非常勤奋。”

他的伙伴Manueer Nasrden和Manoj Ramsanri会说一口不太流利的印地语,但Gowry——他的名字是Vimal,却换成了“Nicolas”——却一句印地语都听不懂。

“我去年为一场印度婚礼提供了150辆汽车,”Gowry说,但拒绝透露具体是印度的谁需要如此多的豪华汽车。“客户隐私,你知道的……不能透露!”他说。

来自毛里求斯的漂泊者

第三代毛里求斯人Anand Prayag并不知道他的祖父——或许是曾曾祖父——在被带到毛里求斯之前的出生地在哪里为糖和靛蓝工作。

“可能是比哈尔,”60岁的Prayag说道,他正在为奥运会提供志愿服务。

他说,长大时,他对自己的根没有好奇心。

“生活很艰难。我的祖父和父亲在田地里辛苦工作,”他说,解释了他所继承的故事的缺失。

“工作后,他们在喝酒中寻找安慰和休息。我不记得长辈们给我们讲过什么故事,关于他们来自哪里。”Prayag说。

“我的生活因为我努力学习而变得更好,成为了一名警察。”

他说他在20年前移居法国。“这里的生活也很艰难。我靠打零工谋生。”

现在,他的心因对家乡——毛里求斯,以及奇怪地与印度的关联而感到依依不舍。

“这里的冬天有五个月是寒冷的,你不能出门,连孩子都不见父母。”他说。“毛里求斯一年四季阳光普照。

我现在想回家。”

他渴望访问印度——他耳朵上戴着一个Om,并因宗教而将自己吸引到祖辈的国家:“我去过提鲁帕提,现在我想去阿约提亚的新拉姆寺。”

——由Rohit Mahajan撰写

Sophie Liao

Sophie Liao's journalism career is marked by her fearless pursuit of the truth and her dedication to giving a voice to the voiceless. As a fluent speaker of Mandarin, Cantonese, and French, she brings a unique multicultural lens to her reporting, making her a trusted source for news among the Chinese-speaking residents of France.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