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早餐文化的崛起

图片源于:https://www.foodandwine.com/best-breakfasts-in-paris-11684253

不久前,想在巴黎享用一份完整的美式早餐(如鸡蛋、煎饼、培根,甚至燕麦)几乎是一个难题,通常能吃到的也只是酒店提供的简单欧式早餐。 传统上,巴黎的早晨咖啡馆主要迎合本地人的早餐习惯(即一杯咖啡和一根烟),在搬到巴黎之前,我在多次到访这座法国首都时,对这种早餐文化深有体会。 我记得在寒冷的人行道左边的餐桌上,我感到极其“法国”,蘸着咖啡奶油的可颂,忍受着寒风,但作为居民后来才发现,大多数法国人并不在咖啡馆点可颂,他们更倾向于在家或者在柜台喝咖啡(价格通常更便宜)。

“即使是在我小时候就听说‘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但对法国人来说,似乎并不是这样。” KB咖啡烘焙店的老板Nicolas Piégay说道。 KB Pigalle是巴黎第一家特色咖啡馆,而Back in Black则是这座城市最好的咖啡馆和早餐餐厅之一,那里提供的培根鸡蛋煎饼和自制奶油面包早餐三明治都是经过数月的食谱开发和测试而来的。“我小时候,早餐要么是面包加黄油,要么是玉米片,但现在选择多了很多。法国人比以前的几代人更常旅行,他们接触了其他文化,开始追求丰盛的早餐。接触后,人们会喜欢并希望在家中享用。”

这种巴黎的全球化结果,是这座咖啡之城中早餐选项的有趣多样,既有周末早午餐,也有全天候煎饼,甚至在Les Deux Magots和Au Pied de Cochon等邻里餐馆,看到了偶尔的法式炒蛋。 十二年前,一波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外籍人士,以及一些出国游历多的法国企业家,如Piégay,开始开设以早餐为主的餐饮概念,从而改变了巴黎早晨餐的叙事——一颊蛋菜肴接一颊的改变。

“九年前我从墨尔本搬到这里时,几乎没有地方可以吃早餐。” Hardware Société的联合创始人Di Keser回忆道,该餐厅是一家澳大利亚风格的早餐和早午餐餐厅,于2016年在蒙马特开业。“现在感觉每个人都在做早餐,但只有那些精心制作的人,才不仅仅做培根和鸡蛋,而是更加精致和有趣。”

Keser常常强调,他们招聘的不是厨师,而是大厨。“他们懂得如何把盘子摆好。”她说,像是用小号Le Creuset小锅烤的烘蛋,上面点缀着奶油韭菜、蘑菇余膏和山羊奶酪。他们甚至为油炸的黄油面包搭配咖啡浸泡的梨或豆蔻注入的草莓。 在位于第八区的Maison de Beauté Carita内的Rosy et Maria,这位巴黎女厨师和食谱作者Amandine Chaignot,为早餐的法式套餐菜单进行了单点化改造。 她的菜单故意限量,让优雅的烟熏三文鱼炒鸡蛋成为单点菜单的明星。

虽然周末早餐和早午餐在这些餐厅刚开业时成为了一种时尚(嗯,被称为“潮流”),但今天已经成为了法国交际的延伸。 巴黎的早餐中心在于与朋友分享一顿特别的餐,因此许多早餐场所不鼓励顾客携带笔记本电脑。 Le Passager位于巴士底,提供受欢迎的早餐百吉饼和特调咖啡,桌子都是复古风格的,设在洁净的蓝色瓷砖地面上。 20区的The Dancing Goat同样如此,尤其是一道令人垂涎的煮蛋配佐料(如吐司、火腿、奶酪等),在有限的工作日早餐菜单的映衬下显得光彩照人。

类似Holybelly的全日早午餐菜单(可以说是将早午餐引入巴黎的地方)吸引的不仅仅是外籍人士和游客,而且Holybelly、Kozy、Eggs & Co.和Immersion等地方的周末排队大多数也都是本地法语使用者。 在美国主题(但为法国产)的餐厅如Echo和Cocoricains,早餐通常也吸引大量法国顾客,这里你可以找到一些最具创意的组合和限时特饮,例如Echo的限量版Boneshaker甜甜圈汉堡。 即使是Season的抹茶拿铁和绵软的千层煎饼也都成为了Instagram上的热点,而Zia的荷兰宝宝和Paper Boy的每日早餐三明治(有时上面撒上玉米片或薰衣草花蕾)如今都有热情的粉丝,其追求几近迷恋。

“对我来说,人们在早餐上产生的吸引力不仅仅是趋势,而是对新事物的开放,” Piégay表示。“这在以前是不存在的。 现在早餐又是一个见面的机会。这是作为社交动物的延伸,但其中也有乐趣。我不觉得这个现象会回到以前的样子。我认为早餐还会持续增长。”

在一个只有快餐糕点和锐利浓缩咖啡的城市里,早餐餐厅的出现证明了巴黎正在觉醒——或者说只是清晨苏醒。 不论怎样,如今在巴黎吃早餐的确是个美好的时光。

Lucien Ma

Lucien Ma is a distinguished journalist with over a decade of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Fluent in both Mandarin and French, he has dedicated his career to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stories that resonate with the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in France. His passion for storytelling is matched by his commitment to journalistic integrity and his ability to connect with diverse audiences.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