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奥最新展览在北京绽放金色光芒

图片源于:https://wwd.com/fashion-news/designer-luxury/dior-gold-exhibition-jadore-launch-chinese-artists-1236567634/

迪奥最新的展览在北京盛大开幕,散发出耀眼的金色光芒。

此次展览在靠近故宫的守护者艺术中心举行,回顾展汇集了档案时尚作品和艺术品,通过时尚、艺术和文化的视角,庆祝金色的颜色、材质和概念。

这场多感官的体验展览设有15个主题房间,自即日起至9月29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访客可以通过迪奥的微信小程序预约参观。

“我希望每位来访者都能感受到一种梦幻的体验。迪奥是一个梦想的殿堂。这在时尚方面是如此,在香水方面也是如此,”迪奥香水首席执行官维罗妮克·库尔图瓦表示。“我的愿望是让更多人加入到梦想者的行列,并将这种渴望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此次展览也是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的重要活动,正式成为“60个交汇点”节日的一部分,该节日是一个涵盖中国31个城市、从4月到12月的艺术和文化庆祝活动,包含超过400个项目。

“我们与中国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之一就是独特的颜色——金色。当你想到中国,尤其是在国外时,你会想到一些红色,但你会看到很多金色,”库尔图瓦解释道。“对迪奥来说,金色不仅仅是一种颜色,它是品牌的重要属性。”

此次展览展示了14位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是迪奥多年来专门委托创作的,也帮助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先锋派一面,库尔图瓦指出。

经过精心策划的作品阵容包括新兴和成熟的艺术家,如包杨、刘娃、陈可、韩杜毅、林天苗、刘富杰、刘建华、王宇阳、张丁、郑国谷、艾菓、洪浩、马秋莎和沈伟。

展览的入口处迎接客人的是中国女艺术家陈可的图形风格画作《迪奥与模特》。

展览以一个展示精彩的好奇柜开始,庆祝法国时尚屋与所有形式金色的不可磨灭的联系。

展览中展示了微型的新面貌裙、镀金珠宝——包括查理兹·塞隆在2006年首次为J’adore迪奥广告活动中佩戴的珠宝,以及许多J’adore香水瓶的不同版本,全面展示了迪奥的典型风格。

展览的嗅觉之旅正式在“花的世界”开始,来宾可以通过嗅闻五种花香扩散器,欣赏装饰有成千上万纸花的花园之美。

“花的世界!”房间迎接着观众。

下一个房间展示了蕾哈娜最新的J’adore广告,由史蒂芬·克莱因拍摄,歌手、商人和时尚偶像在凡尔赛宫华丽的大厅中如女王般滑行,同时诠释了标语“你的梦想……让它们成为现实。”

作为J’adore的最新面孔,时隔二十多年后首次选用蕾哈娜,库尔图瓦表示,蕾哈娜的标志性存在将为1999年首次推出的香水注入新的活力。

“你需要取悦每一代人、每一个国家的人,毫无疑问,蕾哈娜在世界各地都为人所知。她是强大的、自由的,支持女性赋权,并带来了真正的能量,”库尔图瓦说道。

在名为“金色梦境”的下一个展厅中,展示了蕾哈娜在J’adore宣传中的金色刺绣罩衫裙,特意为展览设置了这一场景。

这间展厅回顾了克里斯汀·迪奥及其继任者,包括马克·博汉、吉安弗兰科·费雷、约翰·加利亚诺和最近的玛丽亚·格拉齐亚·基乌里设计的金色高级定制轮廓。

更华丽的裙子在随后的“金色花园”房间中呈现。这里和尤里科·高桥及利昂内尔·埃斯特夫的作品交相辉映,奢华的裙子承载着一个虚构的高定聚会,也许在附近的宫殿中。

迪奥位于30号香榭丽舍大街的旗舰店的金色重现也引人注目。通过这家时尚屋,展出了众多艺术家设计的Lady Dior包袋,其中一些为首次展出,包括安娜·薇亚、杜昂·阮·南德和迭戈·西贝利的作品。

展览的其他亮点包括“克里斯汀·迪奥的画廊”,其中展出了大量独特的艺术品,全部庆祝金色之美,以及四个房间展示了由迪奥委托创作的原创艺术作品,旨在拓展品牌对金色之美的痴迷词汇。

其中包括刘建华于2012年创作的“照亮的物体”,将J’adore香水瓶重新配置为2000多滴陶瓷水珠悬挂在空中;林天苗于2012年创作的“程序”,展现了工艺手势的迷人编排;Refik Anadol的数字壁画“A Dream of Gold and Flowers”,以及艾丽斯·莫兰设计的沉浸式装置。

为庆祝展览的开幕,迪奥在包括微博、抖音、小红书、微信、腾讯、新华网、小米和搜狐在内的多个在线平台上举办了一场直播活动。该直播活动总计观看人数超过7120万。

在为期两小时的直播中,迪奥全球大使郎朗和迪丽热巴;迪奥中国大使王俊凯、辛柳、俞诗、杨采钰、刘显华、邓伟、周也和林允;迪奥中国珠宝大使王子文和姜舒颖;以及迪奥朋友吉娜·艾莉丝·雷德琳、王宇文、余竞天、孙逸寒和王佳怡;传奇香港演员刘嘉玲;中国导演麦子和中国脱口秀主持人陈鲁豫等都分享了他们对迪奥和金色的看法。

Elodie Tan

Elodie Tan is a rising star in journalism, known for her vibrant writing style and her dedication to social justice. Her work often highlights the intersectionality of the Chinese-French identity, providing insightful commentary on current events and cultural trends.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