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nbcnews.com/id/wbna20587864
中国政府正在实施一系列广泛的措施,以减少中国火箭和卫星在轨道上留下的 debris,以及开发空间监测工具,以确定轨道上存在的物体,中国空间 debris 专家表示。
这些措施中的一些已开始实施,包括某些其他航天强国已采用的技术,以将退役卫星重新轨道至静止轨道弧外,并通过排放燃料箱中的燃料使中国火箭的上层级在轨道上变得被动,以防止爆炸和 debris 扩散的威胁。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是11个成员的国际空间 debris 协调委员会的成员。但中国官员承认,他们在采取防止 debris 或减轻 debris 措施方面进展缓慢。
由于今年1月测试了一种可移动的 ground-based 中国导弹,以故意摧毁一颗退役的中国气象卫星,造成数千个 debris 的出现,这使得中国对空间垃圾的严肃性遭到质疑,这一地区使用频繁,位于低轨道。
对此事件的全球反应非常负面,导致中国取消了原定于4月在北京举行的 IADC 会议。会议改期至7月在法国的图卢兹举行。中国派出了完整的代表团参加会议,在会议期间,美国和中国代表之间就1月份的反卫星导弹测试进行了至少一次坦率的交流。
李明,负责中国代表团参加 IADC 的代表,会议结束后未能立即概述中国的空间垃圾政策。但在回应 Space News 的询问时,他在8月份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了一份关于中国空间 debris 政策的总结,报告是由他及其他中国空间 debris 专家撰写的。
“相对来说,中国在空间 debris 研究方面起步较晚,”李在总结中写道。“在空间 debris 相关技术方面,中国与其他先进国家之间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中国的空间 debris 研究基地位于紫金山天文台,这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个设施,位于南京,并且是空间 debris 观测和研究中心的所在地。
李表示,中心及相关机构在中国的第11个五年计划(2006-2010年)下,正在研究四个与 debris 相关的方面:
– 空间 debris 监测。
– 碰撞规避。
– 卫星 debris 保护。
– 垃圾减轻。
李表示,已开发出两台光学望远镜,分别是一个25英寸(65厘米)的固定设施和一个10英寸(25厘米)的车载望远镜,作为空间监测工具,并已被用于计算中国载人飞行器的发射时机,以避免低地轨道中更密集的 debris。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的超高速撞击中心则负责开发技术,为航天器提供防 debris 的保护。
减轻 debris 一直是 IADC 的研究重点,以说服航天强国采取措施,降低其火箭上层级和卫星产生 debris 的潜力。
李和研究员张文翔表示,中国的长征火箭-特别是长征2C、长征2D、长征3、长征4B和长征4C等火箭-要么已经安装了排放燃料系统,要么即将进行安装。
李表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已经为长征-3A火箭采用了排放燃料技术。张表示,长征-3系列的冷却上层级的排放设计已经完成。“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会进行上层级的后续任务被动化。”张说道。
张还表示,近期研究已集中于如何更好地估算卫星中剩余的燃料,以便在尽可能靠近操作轨道的时间被移除,但又要在足够早的时间被放入所谓的墓园轨道,以避免主轨道交通通道。
张表示,这种重新进入轨道的机动操作在2006年9月首次在一颗静止轨道中国卫星上进行,这颗卫星是FY-2B气象卫星。
在一份单独的报告中,西安卫星控制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张克表示,FY-2B的机动,已将这颗现已退役的卫星放置在距离静止位置大约25英里(40公里)的位置:“这还不够……这表明我们已成功开发了重新轨道技术。未来我们将改进估算过程,并留下足够的推进剂以执行这一操作。”
李表示,已经开始着手利用中国火箭上层级中剩余的燃料将其送回大气中燃烧。
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员赵长银表示,截至2006年12月,中国的太空活动已导致产生“300多个”太空 debris。
美国太空司令部的空间监视网络,在7月4日的目录中表示,中国产生的 debris 数量为2,296,排名第三,排在俄罗斯和其他前苏联国家的4,281个 debris 之后,以及由美国发射造成的4,189件 debris。在太空司令部的公共目录中,仅列出尺寸约为四英寸(10厘米)或更大的 deb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