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china-briefing.com/news/chinas-economic-and-sports-industry-gains-from-paris-2024-olympics/
巴黎2024年奥运会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提升全球形象、促进贸易以及通过与体育相关的出口和电子商务扩大市场存在的良机。
此外,奥运会推动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增长,这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公众对健身和体育日益增长的兴趣。
巴黎2024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是全球一流的盛会,展示了卓越的体育成就和文化交流,全球范围内的期待不断上升。
此次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事,也是参与国在国际舞台上增强全球存在的关键时刻。
奥运会以超越国界、团结各国运动员的精神著称,成为外交、文化交流和经济机会的灯塔。
因此,巴黎2024年奥运会为各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全球观众能够看到各国的优势和能力。
对于中国这一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来说,奥运会是提升国际形象和影响力的战略契机。
参与这一盛事使得中国能够突出其在技术、基础设施和文化外交方面的进步。
此外,奥运会还可作为扩大贸易关系和促进国际商业合作的催化剂。
巴黎2024年奥运会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众多国际贸易和商业机会。
从赞助交易和产品展示到出口机会以及投资合作,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奥运会所带来的全球关注,进一步巩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技术、消费品和体育器材等行业特别有望因奥运会所产生的增大能见度和消费者兴趣而受益。
我们将在本文中探讨巴黎2024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影响。
通过审视这一盛事对中国全球品牌提升、贸易关系和经济机会的战略意义,我们旨在提供对国际体育赛事对全球经济更广泛影响的洞察。
在商业领域,重大体育赛事为全球品牌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接触和参与机会,而奥运会则是其中的巅峰。
这一全球舞台使品牌得以以有意义的方式与观众进行连接。
可口可乐作为长期的奥运赞助商,自1928年以来利用奥运会强调团结和共融,耐克则借助运动员代言和主题服装与运动卓越紧密相连。
同样,国际足联世界杯提供了品牌赞助的机会,阿迪达斯展示体育服装,而百威则精心策划引人入胜的广告。
在超级碗上,百事可乐和安海斯-布希大力投资创意广告,同时百事可乐的中场秀更是成为强化品牌传播的重要文化事件。
最近的202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突显了体育赛事在品牌宣传中日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展示了中国企业的越来越大影响力。
在13个官方全球赞助商中,有五家是中国公司:海信、AliExpress、蚂蚁集团(支付宝的母公司)、Vivo和比亚迪。
这一显著的存在突显了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战略曝光的努力。
海信延续其在欧洲赛事的赞助,通过场边广告展示产品,并提供视频助理裁判(VAR)监视屏幕。
AliExpress与英国足球运动员大卫·贝克汉姆合作进行“与AliExpress一起得分更多”的活动,并通过应用程序吸引粉丝参与奖励。
Vivo和比亚迪也利用他们的赞助加强国际市场的存在。
这些努力反映了一种更广泛的趋势,即中国企业利用体育赞助提高其国际影响力。
根据中英商会收集的数据,海信在之前的欧洲赛事赞助后,海外收入增长了83%。
同样,阿里巴巴通过其相关的欧洲赛事市场营销,AliExpress的活跃用户每周增加多达70%,显示了体育赛事如何有效推动电子商务增长和全球参与。
同样,中国品牌作为2024年奥运会的官方合作伙伴和赞助商,其可见度也进一步提高。
包括阿里巴巴和蒙牛在内的大型中国企业是赛事的顶级赞助商。
蒙牛特别是唯一的全球奥运合作消费品公司,使其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可见度得到了提高。
这些合作不仅提高了品牌认知度,还为增加消费者参与和市场渗透创造了机会。
随着巴黎2024年奥运会的临近,预计体育设备和与奥运会相关商品的出口需求将大幅上升。
由于奥运会的规模以及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已经提前看到了一些积极的数据。
据多方消息源,从2024年1月至4月,广州的体育设备出口超过了159亿元人民币(约合22.2亿美元)。
作为主要的制造中心,浙江的体育商品出口在同一期间也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约合13.9亿美元),同比增长24.8%。
值得注意的是,义乌这一小商品全球贸易的关键角色在同一期间报告了体育设备出口增长惊人的45.6%。
这种增长部分归因于中国制造商在生产奥运相关商品中的重要作用。
巴黎组织委员会确认,80%的奥运吉祥物都是在中国制作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义乌生产的。
这种主导地位突显了中国在巴黎2024年奥运会相关产品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优势。
随着2024巴黎奥运会的热潮持续升高,中国电子商务平台如Temu、SHEIN和阿里巴巴的国际业务活动明显上升。
这些平台利用奥运的热情在欧洲提升了自身的能见度,提供了从低预算配件到高端运动装备的各种产品。
这些卖家之间的竞争与体育赛事的强度相呼应,采取了激进的定价和战略促销。
这种电子商务的增长促进了中国卖家在建立品牌认知度和切入主流欧洲市场方面的挑战。
巴黎2024年奥运会还在旅游和旅行领域促进了中国与法国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突显了这一事件对国际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潜在推动力。
奥运会期间,来自中国前往法国的航班预定量显著上升,值得注意的是,与2023年同期相比,航班预定量增加了114%。
来自Umetrip的数据表明,巴黎的酒店预定同比增长了194%。
这一显著增加反映了奥运会吸引了大量游客,渴望亲自体验这一盛事。
中国与法国之间航班频率显著增加。
两国之间的每周客运航班数量超过100架,较去年增长60%。
然而,这一增长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Flight Master的数据表明,在奥运会期间,中国与法国之间计划有284架航班,较2023年增加70%,但仍低于2019年同期的461架航班。
尽管这些进展,航空业面临着完全恢复到疫情前航班量的挑战。
作为中国-法国航线的唯一外国航空公司,法荷航集团尚未恢复其疫情前的航班水平。
在2024年夏季,航空公司安排了每周七个航班前往北京、上海和香港,但在疫情之前前往北京的航班为每周14个,前往上海的航班为每周10个。
然而,伴随奥运会而来的旅游和旅行激增为中法两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机会。
游客人数的增加可能会推动当地经济的支出,包括酒店、餐饮和零售等行业。
对于中国游人来说,巴黎的奥运会提供了一个参与全球事件的独特机会,有助于推动国际旅游的关系。
赢得奖牌和展示国家的体育实力虽然重要,但奥运会更广泛的意义在于激发公众对体育产业的兴趣,增强身体健康并改善整体健康水平。
近年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体育和健身产业的全面发展。
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中国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国家健身日,并在2014年将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优先事项。
在19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建设体育强国的纲要》,计划在2050年把14亿人口的国家建成“现代体育强国”。
同样,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到2035年建立中国体育强国的目标,突显出国家对体育发展的重视。
为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填补现存短板,国务院在2021年也出台了《全民健身规划(2021-2025年)》。
该计划明确了14五计划期间健身工作的四大具体目标和八项主要任务:到2025年,定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比例预计达到38.5%;县、乡、村的公共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教练2.16名。
以下是一些政策的表格示例:
中国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时间政策发布部门主要内容
2021年10月《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国家体育总局在“十四五”期间全面部署体育事业发展,力争体育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
2021年10月关于推动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和其他5个部门预计到2025年,新建或扩建约1000个体育公园,逐步形成一个多元化、特色化和普及化的体育公园体系,成为全民健身新平台。
2021年12月关于发布《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国家体育总局及其他5个部门支持提升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力争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体育和健身需求。
2022年3月关于印发《2022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家体育总局推动建立健全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巩固和扩大“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增强公共健身设施的供给和体育场馆的开放性。
2022年3月关于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到2025年建立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定期参与身体锻炼的人群比例达到38.5%。
支持开展群众特色体育赛事,鼓励基层健身组织开展广场舞、健步走、棋类等活动。
2022年5月《十四五国家健康计划》国家发改委加强健康促进和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行国家健身主题示范活动,促进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与共享,扩大全 民健身便利场所覆盖。
2022年7月关于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课后服务水平和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国家体育总局及其他6个部门指导并支持专业力量如体育学校和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开展课后体育服务,促进相关政策的落实。
2022年8月关于开展2022年青少年科学健身宣传工作的通知国家体育总局通过建立科学健身讲座或与健康教育班结合,充分利用运动场所、图书馆、博物馆和科技教育基地等场所开展全民健身工作。
2023年5月国家健身场馆设施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相关部门旨在解决公众“哪里锻炼”的难题,提高国家健身场馆设施的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年6月“体重管理年”实施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建立支持性环境,提高公众意识和技能,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旨在将科学指导的体重管理融入社区环境,鼓励社会参与并提高体重管理服务。
通过经济的增长和政策支持,中国的公共健身服务已经显著改善,体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截至2023年底,全国体育场馆总数达到459万,平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89平方米,定期参与身体锻炼的人群比例达到37.2%。
这种广泛的参与为体育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市场,为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预计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将超过5000亿美元。
中国的体育产业显示了显著的增长,整体产出从2015年的1.7万亿人民币增长到2019年的近3万亿人民币(4197.1亿美元)。
尽管在2020年初因新冠疫情造成一些扰动,但在疫情好转后,行业迅速恢复。
到2022年,体育产业的整体产出已经达到3.3万亿人民币(4616.8亿美元),同比增长5.9%根据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报告。
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即该行业的净经济贡献,到了2022年上升至1.3万亿人民币(1818.7亿美元),同比增长6.9%。
体育服务业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贡献了9180亿人民币(1284.3亿美元),占增加值的70.1%。
体育器材和相关产品的制造也表现强劲,贡献了3686亿人民币(515.6亿美元),占该产业增加值的28.2%。
展望未来,中国政府计划到2025年把体育产业扩大到5万亿人民币(6995.2亿美元),这表明了该行业的光明未来。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体育产业通常会经历加速增长,并变得愈发与国家经济息息相关。
中国的这一增长轨迹与全球趋势相符,突显了该行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日益重要性。
体育服务和新兴的“体育+”商业模式快速增长。
体育产业涵盖多个领域,包括体育服务、器材制造和设施建设。
历史上,体育器材是中国体育产业中最大的细分市场。
然而,随着人们对健身的认识提高和消费增长,体育服务——例如赛事管理、场馆运营和培训——经历了显著发展。
目前,中国的人均体育消费约为3000人民币(419.72美元)。
根据最新的报告,体育消费结构正在演变,体现出三个显著趋势:
服务导向消费的转变:人们逐渐从购买体育服装和器材等物理产品,转向购票和健身培训等服务消费。
对新户外体育的需求增加:户外运动如骑行、水上运动、冰雪活动、攀岩、钓鱼、马拉松和马术运动越来越受欢迎。
体育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这一趋势促成了新的“体育+”商业模式。例如,2022北京冬奥会推动的冰雪旅游市场活动显著,2020-2021赛季共吸引2.3亿人次,产生超过3900亿人民币(545.6亿美元)的收入。
“体育+”商业模式特别是指将体育和各行各业结合,创造多样化和创新的商业机会。
这种模式利用了体育的受欢迎程度和广泛吸引力,增强和扩展不同领域。
例如:
体育+旅游:将体育赛事和活动与旅游相结合,吸引游客,比如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和开发体育主题度假村。
体育+零售:将体育与零售行业结合,提升体育相关产品的销售,如独家商品合作与体育器材电子商务平台。
体育+娱乐:将体育与娱乐结合,以提升观众体验,包括在体育场馆举行音乐会,将电子竞技与传统体育活动相结合。
尽管中国的体育相关产品仍落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这些经济体的体育相关休闲产品占市场约50%,但体育媒体与娱乐的发展正在扩大消费者潜力,并推动了该行业的发展。
对于家庭健身和电子竞技的资本投资逐渐转移。
新冠疫情对中国体育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各类赛事被推迟或取消,导致投资大幅下降。
2020年,体育相关企业的投资数量降至53起,40起披露总额为30.3亿人民币(约合4.25亿美元),创下自2015年以来的低水平。
然而,随着疫情情况改善,体育行业的投资开始回暖。
2021年上半年,投资数量便已有50起,总额达到73.6亿人民币(约合10.2亿美元),超过了前一年和2019年上半年水平。
在投资分布上,健身/瑜伽领域的投资数量和金额最高,其次是鞋履/服装制造和电子竞技。
电子竞技领域吸引了857百万人民币(约合119.89万美元)的投资。
家庭健身需求上升,促使对健身相关品牌、体育器材和家庭锻炼内容的投资增多。
这些趋势在疫情后继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健身融入到日常生活和习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