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非洲的撤军与未来关系的重构

图片源于:https://www.euractiv.com/section/defence/news/france-loses-ground-on-the-african-front/

近年来,法国军队在非洲的军事基地大部分已撤销,尽管与一些前殖民地的关系仍不稳定,但大多数国家希望建立一种没有军队的关系。

这一撤退发生在巴黎面临日益加剧的预算压力和政治动荡的背景下,标志着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几乎已经消失。

自2022年以来,法国逐步从西非撤回部队,由于对法国在该地区军事存在的反对声日益高涨,以及对法国在萨赫勒地区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反对声音,法国在那里持续了超过40年的军事存在事实上已结束。

这一撤离被评论员和媒体称为“法兰西非洲的衰退”,同时也表明,法国在安全和发展方面与西方的合作正在减少,而随着对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的重视增加,关系也发生了转变。

就在上周,法国正式将恩贾梅纳基地移交给乍得当局,并在乍得宣布终止与法国的安全和防务协议后撤回了所有剩余军队。

在2022年和2023年,法国军队被迫退出马里和布基纳法索。在2023年9月发生的军事政变后,法国还结束了与尼日尔的军事合作,尼日尔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法国在马里的反恐行动基地。

法国部队的撤离还将继续。

科特迪瓦——该国邻近萨赫勒地区——与塞内加尔宣布,法军将在各自国家在2025年撤离,而尼日尔的军事政权则宣布其“完全主权”之路。

重新定义与非洲的关系

“法国并没有在非洲倒退,而是清晰认识并重新组织自己,”马克龙在1月初的年度大使会议上表示。

马克龙还为巴黎近期在非洲地区的军事干预辩护,但他并没有回避地说“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能够在没有法国支持的情况下管理一个主权国家”,这样的表述似乎只会加剧紧张关系。

“并非所有法语非洲国家与法国的经济关系都相同,”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萨哈勒非洲中心的研究助理蒂埃里·维尔库龙表示。

维尔库龙补充道:“总体而言,自20世纪末以来,法国与[西]非洲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这一现象正在加速,未来它们将变得微不足道。”

根据法国财政部2024年的数据,2023年法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48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达245亿欧元,占法国出口的1.8%和进口的1.9%,显示出过去10年的趋势正在下降。

“欧洲背弃了非洲,”一些领导人在《金融时报》的非洲峰会期间表示。

尼日尔铀矿面临风险

尽管法国与尼日尔的贸易几乎微不足道,但法国国有核燃料公司奥拉诺则通过其三家子公司在尼日尔开采铀。

尼日尔的铀对法国甚至欧洲来说至关重要,2022年提供了25%的供应,供给了欧洲核电站,法新社报道。

但情况看起来不妙,因为尼日尔似乎决心重新掌握对其矿产资源的管理,尤其是铀。

在奥拉诺于2024年10月底暂停尼日尔子公司的生产后,该子公司由尼日尔国家持有36.6%的股份,称因失去“运营控制”,并于1月底向尼日尔提起新的仲裁案件,指责该国“阻碍铀生产的商业化”。

此外,尼日尔现在更倾向于转向俄罗斯和伊朗,马里、布基纳法索以及邻近萨赫勒的中非共和国也有类似趋势。

2024年上半年,中国成为非洲的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额预计超过1520亿欧元。

未有“切断所有关系”的意愿

然而,在其他萨赫勒国家的情况则显得更加乐观。

布基纳法索当局认为,结束法国的军事存在并不意味着与法国外交关系的终结。换句话说,尽管法国国库表明2023年的贸易流量与2022年相比减少,前景也变得“不确定”,但事情可能会有所好转。

与科特迪瓦的贸易关系对法国而言看起来更为积极,维尔库龙提到该国有“许多法国公司”。

科特迪瓦有近300家法国子公司,超过700家公司由法国国籍人士经营。它是法国第二大客户和第四大供应国,特别是在可可方面。到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24亿欧元,依据法国欧洲与外事部的统计。

对塞内加尔而言,信息也明确:“向没有军事存在,尤其是法国的方向发展,并不应被解读为与法国切断所有关系的愿望,”塞内加尔总统巴西鲁·迪奥马耶·法耶在11月表示。

但是,维尔库龙警告说,迪奥马耶·法耶以非洲为中心的外交政策可能会减缓法国与塞内加尔之间的经济关系。

塞内加尔圣路易斯的自雇商业开发者巴巴卡尔·恩迪埃每天都在努力促进法国和欧洲公司与当地经济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他担心,国家与法国之间紧张的外交关系可能会影响他的业务。

“要获得三个月的商业签证已经很复杂,我担心情况会更加恶化,妨碍我们的经济项目,”他解释道。

当然,正如维尔库龙所说,考虑到非洲对法国经济的影响同样很重要,尤其是法国公司在2023年在非洲大陆雇佣了23万人。

Elodie Tan

Elodie Tan is a rising star in journalism, known for her vibrant writing style and her dedication to social justice. Her work often highlights the intersectionality of the Chinese-French identity, providing insightful commentary on current events and cultural trends.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