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english.scio.gov.cn/chinavoices/2025-02/27/content_117736127.html
王文韬(左)和郑飘雪(中)在安徽省合肥的培训中心学习如何测量新能源车电池的电压,去年11月他们在新能源汽车维护的全国比赛中夺冠。
在法国里昂举行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23岁的龙伟杰在计算机数控铣削项目中赢得金牌,这一胜利使中国在过去十年中连续获得该项目的第五个金牌。
计算机数控铣削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用于塑造金属和其他固体材料,从而制造手表甚至船舶推进器等产品。
“比赛对精度和准确性要求极其严格,允许的误差范围仅为0.02毫米,约为人类头发直径的四分之一。”龙伟杰表示。
作为广东机械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校区的一名教师,龙伟杰将自己的技能传授给国内公司,帮助它们改善和更新铣削技术。
年轻的中国技工,通常在25岁以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向世界展示了他们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能与才华。
自2010年中国大陆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已派出七个代表团参赛。
在去年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赢得了36枚金牌、9枚银牌和4枚铜牌,成为奖牌榜的领先者。
龙伟杰和他的同行们不仅是在为比赛而磨练技能,更是在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以及将他们的工艺技艺传承给未来一代。
充满活力的年轻一代
21岁的曾晓安在最近的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健康与社会护理项目的铜牌。她表示,学习护理专业在大学时被父母视为“令人担忧的选择”,因为这个职业工作繁重,并且被视为社会地位较低。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贡献改变公众对护理的刻板印象。
曾晓安将在2024年从上海医药健康科学大学的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毕业,坦言在上学期间听到过一些关于护理工作的偏见。
“人们总说护士只是医生的助手,仅仅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给病人打针或发药。
但我们实际上是医生的‘伙伴’,医生负责诊断,而我们则帮助实施治疗和照顾病人。”
她补充称,世界技能大赛让她变得更加周到,职业目标也更加明确。
“健康与社会护理的项目与护理非常相似,但需要其他关于康复、复能和促进身心健康的专业知识。同时,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在比赛中也非常重要。”
“参加比赛后,周围人说我完全变了,现在我变得更加温柔、关心和体贴。
我以前有点内向。”曾晓安说,当前中国医疗工作者短缺,她计划继续深造以获得更多职业机会。
对于来自重庆的23岁吴焱婷而言,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3D数字游戏艺术比赛金牌得主是她实现梦想的时刻。
该项目要求参赛者在21小时内设计和构建一款视频游戏的3D模型,持续四天。
“我在重庆工商学院第一年学习动画,后来转专业为游戏艺术设计。
我对视频游戏和编程技术非常感兴趣。”她表示。
“我将可爱的大熊猫元素融入我的游戏设计中,令评委印象深刻。
当我站在领奖台上,国旗披在我肩上时,我让全世界看到的不仅是我自己,还有充满活力的中国年轻人。”吴焱婷说道。
如今她是这所学院的老师,并计划开设一个设计和制作视频游戏的工作室。
来自南中国广东省的22岁姜嘉俊希望用自己的经验向年轻人展示一个有尊严和充实的生活方式。
他与搭档方灿浩在里昂赢得了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的比赛。
“比赛是我学习更多知识与技能、证明自己的机会。
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表示,公众和许多家长对职业学院有消极看法,认为在那里学习的学生只是混日子。
“我学到了技能,现在可以依靠这些技能过上很好的生活。
我希望能激励更多年轻人,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方向充满信心。”姜嘉俊如今是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义乌市职业学校的教师。
随着国家对技能人才的不断重视,中国自2010年以来已派出283名选手参与世界技能大赛,累计赢得93枚金牌、41枚银牌和28枚铜牌。
技能培训不仅改变了个人的生活和职业,也成为国家制造业、科技与创新发展的强大支撑。
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数据,2021年,中国拥有超过2亿的技能工人,占总劳动人口的26%,其中6000万是高技能工人。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技能工人的培养力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已有超过1亿人参加了由该部组织的就业培训或职业技能提升活动。
自2021年起,近200万技术学徒在企业的帮助下获得了技能培训,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
然而,高技能人才依然供不应求。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及产业进步,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世界技能大赛更新其赛事以适应市场需求。”广东机械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叶俊锋表示。
该院已培养出16名世界冠军,并在世界技能大赛中为中国赢得12金。
叶俊锋指出,毕业于他们学院的学生通常拥有良好的职业前景,许多在毕业前两三个月就收到了公司的聘用邀请。
“我们每年有大约3000名毕业生,电气机械、智能制造、数控机床等专业的学生在校园招聘会上可以获得三到五个工作机会。
他们的实习期间薪资可达到7000元(约960美元),毕业后可升至28000元。”
他表示,一些公司常常抱怨找不到合适的技能人才来操作或维护尖端机器。
“职场的结构性失衡是个问题。
根据我的观察,电气机械、智能制造和服务行业的技能工人需求量大,企业愿意聘用并支付更高的薪酬。”
学院还与其他职业学校合作,以帮助学生最大化他们的职业前景。
“我们希望改变人们对技能工人的偏见,他们的能力往往被低估。
我们许多学生在国家重点公司服务,参与技术改进和与研究人员共同解决技术问题。”
广州市高天动力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叶志豪指出,中国参与世界技能大赛为国家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评估带来了好处。
“世界技能大赛项目的更新促使新职业的涌现和发展。
对于我们雇主而言,世界技能冠军或参赛者在公司备受欢迎。”他表示,自2017年起,他的公司已招聘超过10名中国世界技能参赛选手。
然而,专家呼吁在薪资、职业晋升和社会地位方面,技能工人仍需更好和更公平的对待。
天津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瑞指出,尽管职业学校对与公司合作持开放态度,以帮助学生更好适应市场需求,但在课程设计上还有待进一步加深合作,并投入更多资金。
“公众仍偏向学术成就,而非职业教育,因此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提高技能学生和技能工人的社会地位。”她补充道,职业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差距也需要解决。
“差距在于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经济和制造能力较强的省份或地区,如广东省,通常更思想开放,并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上投入更多精力。”张瑞说道。
叶志豪补充说:“制造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需要多样化的人才,从知识型研究人员到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高精度高科技机器的技能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