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cnn.com/travel/centre-pompidou-closing-five-years-reinvention/index.html
1977年,蓬皮杜中心的开幕在巴黎社会掀起了巨大波澜。
这个庞大的文化中心,以其工业外观和明亮的外露管道,像一根刺眼的刺在法国首都历史悠久的马雷区边缘。
其内外颠倒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的建筑截然不同,后者是乔治·欧仁·奥斯曼在19世纪对巴黎的改造中塑造的,拥有典型的高窗户和铁艺阳台。
但这正是蓬皮杜中心的意义所在。
当时的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为这一标志性的场馆勾勒了愿景,他的灵感来自于像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引人注目的现代博物馆建筑。
“我热切希望,巴黎能拥有一个像他们在美国尝试创建的文化中心,虽然迄今取得的成功参差不齐,它将既是博物馆,也是创造的中心,”他在1972年对《世界报》的采访中说。
他设想的计划,是将不同的艺术形式汇聚一处,在一座引人注目的建筑内,“既现代又不断演变”。
现在,蓬皮杜中心即将迎来其50岁生日,正准备关闭五年,以开启这一演变的最新阶段。
这一倡议得到了法国文化部的支持,旨在为这座被当地称为“博布尔”的建筑进行未来保护。
“技术问题”
蓬皮杜作为巴黎顶级艺术画廊之一,拥有14万件的常设收藏。
这次关闭正值巴黎艺术界面临挑战之际。
就在上个月,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宣布对卢浮宫进行重大改革,此前其馆长警告说,历史悠久的博物馆遭受的劣变正在威胁到其藏品,包括《蒙娜丽莎》。
虽然蓬皮杜没有达芬奇的名作,但其艺术作品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常设收藏中的145,000件展品包括毕加索、马蒂斯和夏加尔等大师之作。
每年约有320万人次前来参观其展览、电影和表演,并利用国家图书馆“公共信息图书馆”(BPI)。
蓬皮杜的众多部分是免费的,包括BPI和许多人认为是巴黎最佳的视野——通过建筑外侧的“毛虫”扶梯进入。
关于参观的亮点之一,是外部的“毛虫”扶梯。
每年约有320万人访问蓬皮杜。
作为1977年开幕的现代建筑巅峰,中心如今面临着多项“技术问题”,正如管理层所述,使其难以适应21世纪。
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存在于建筑内的石棉,一种曾广泛用于防火的有毒材料,必须被移除。
此外,其巨大的碳足迹也令人担忧。
蓬皮杜占地10层,冬季需要大量能源供暖,夏季则需大量能源降温。
在恐怖主义仍然是一个持续威胁的时代,加强中心的安全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技术翻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耗资2.6亿欧元(约合2.82亿美元)公共资金。
一旦确定蓬皮杜将关闭至2030年以进行这些重要的改进,其主席洛朗·勒邦明确表示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可以重新塑造这一机构”,进行大规模的文化改造,“保留其基因”。
“严重错误”
这座现代主义内外颠倒的设计与周围的奥斯曼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关闭的消息在法国并没有获得普遍欢迎。
去年,法国艺术界的一批知名人士向政府发去公开信,呼吁逆转这一决定。
他们称之为“严重错误”和对“我们国家文化生活的重大打击”。
他们承认必须去除石棉,但呼吁分阶段进行这项工作,同时确保该中心的运营,特别是作为一个公共设施。
近年来,在巴黎涌现了一批资金充裕的私人博物馆,包括路易·威登基金会和波尔斯德商会,后者是皮诺藏品的所在地。
签署信的艺术界人士对这些场馆表示“称赞”,但强调蓬皮杜中心具有“公共服务的角色”,呼吁政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护这一我们文化和现代性的标志”。
然而,尽管这种观点可能得到了考虑,这一关闭仍然不为所动。
蓬皮杜文化中心已将大规模改造的任务交给了建筑公司Moreau Kusunoki,此前经过激烈的竞争争取到了这一工作。
他们的计划预计将耗资1.86亿欧元(约合1.92亿美元),资金来源于中心和赞助协议。
即将进行的内部和外部大规模更改,包括广场的扩建。
博物馆、BPI、展览厅、影院、表演区域和零售空间都将受益于此次振兴。
管理层将2025年称为“变革之年”,该中心将分阶段闭馆。
电影和表演在12月底停止,BPI将于3月2日关闭,接下来是博物馆的关闭。
“有意义”的升级
蓬皮杜拥有巴黎天际线中最佳的免费观景点。
虽然游客将在2030年之前无法欣赏到从顶层俯瞰壮观的天际线,蓬皮杜强调,这不是告别,而是再见,重点在于“再次相见”。
BPI和蓬皮杜的坎丁斯基图书馆,馆内收藏超过18,000件20世纪和21世纪艺术家的印刷作品,将迁至首都12区的卢米埃尔大楼,进行为期五年的暂时安置。
而电影和表演则将在巴黎其他场馆进行,包括大宫。
博物馆的部分常设收藏将在法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展出,包括蓬皮杜在马拉加和上海的卫星机构,作为其“星座”计划的一部分。
建筑公司联合创始人尼古拉·莫罗和广岛·楠木表示,他们“感到荣幸”能够承担这一“非常有意义”的场馆升级。
此次改造将设有一个全景屋顶平台,整体设计将围绕内部与外部的“界面”融为一体。
他们的设计将涉及广泛回收旧建筑的废料,还将设立“新一代中心”,这是一个旨在鼓励0到15岁儿童的玩乐和创造力的免费场所。
计划“殖民”中心的大型地下停车场,反映了我们变化的世界,莫罗表示:
“它的设计是为了容纳大巴,因此具有高天花板和适合影院和画廊的尺寸。”
“但在巴黎,城市中心正在大力遏制汽车使用,这在所有欧洲城市均是如此。”
此次翻新的关键是莫罗所称的“横向性”,实际上意味着各区域将不再边际分明,而是相互流动。
他说:“理想的状态是有一个文化中心,通过书籍、电影、表演艺术、雕塑和绘画等不同领域。”
Moreau Kusunoki还将与墨西哥城基于的设计公司Frida Escobedo Studio合作,翻新BPI。
他们解释了这一理念的实施方式。
这可能意味着“将艺术品放置于图书馆”或在画廊中举行与书籍相关的展览。
“这不仅应发生在图书馆与艺术藏品之间,还应发生在零售空间、儿童区域及地下室。”
这对搭档计划保留蓬皮杜的“核心理念”作为原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和伦佐·皮亚诺所构想的“艺术工厂”。
“社会庇护所”
“超现实主义”展览于2024年9月在蓬皮杜开幕。
皮亚诺在新闻稿中评论了这些计划,他表示:“这个项目完全符合建筑的结构,同时也为未来的重塑留出空间,保持其完整性。”
楠木补充道:“它总是运动、生产、创造。这份精神是核心概念,将被保留下来。”
但原始愿景的一个重要部分将被挑战,这对搭档补充道。
“在70年代,他们梦想着信息,”莫罗说。
“外立面被设计为巨型屏幕和一个巨大的投影仪。”
但时代已经改变,我们对艺术中心的期待也随之变化,他们认为。
“人们曾梦想着更多的汽车、交通、机器等等,”楠木表示。
“信息是梦想——它是未来。但今天我们却过于饱和。
“信息过量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想象力,也许还扼杀了进行实际活动的动力。
“大量、高强度和嘈杂在当时也许是一个理想的梦想,但如今,我们对此感到疲惫。”
他们解释称,法国的艺术长期以来被视为“公共利益”,这是他们设想的核心。
蓬皮杜中心是一个“社会庇护所”,将更多关注“缓慢和模拟”而非皮亚诺和罗杰斯所设想的内容,它将激励一代日益“孤立并且有些成为数字发展受害者”的年轻人,楠木称。
“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身体上互动的空间,您亲自到场、活动并与人会面,”莫罗说。
“蓬皮杜将不再是一个机构,而是城市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