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经济合作无法替代信任

图片源于:https://eastasiaforum.org/2012/11/03/the-senkakudiaoyu-dispute-can-china-and-japan-trust-one-another/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经济关系十分紧密,但钓鱼岛/尖阁诸岛问题成为两国关系中紧张和误解的象征。这场危机甚至有可能引发全面冲突。

根据国际关系的自由主义理论,自由贸易国家之间应该维持和平。但自由贸易并不是和平的唯一标准。为了确保和平,中日两国必须相互信任,而不仅仅是互通有无。因此,中国和日本或许应该思考,为什么欧盟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法国城市斯特拉斯堡的主权问题一直是法国和德国之间的争议。冷战时期,法国和西德很幸运地站在同一阵营,1957年他们成为了后来的欧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自那以来,欧洲机构帮助增强了欧洲各国之间的信任。现在,巴黎与柏林之间形成了共同的历史叙事,这使得两国之间发生战争的想法不可想象。虽然欧盟可能被视为浪费公共资金和自利的官僚机构,但在布鲁塞尔与斯特拉斯堡之间重复设立欧洲议会总部的成本,对于持久的和平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东亚的情况大相径庭。尽管在钓鱼岛/尖阁诸岛问题引发的争端中,并没有对日本商品进行长时间的抵制,然而日本出口商仍然受到此争议的严重损害。南华早报的胡舒立撰文指出, Sino-Japanese 的经济关系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中国出于国家利益,应将经济与政治分开。中国政府应当避免因一小部分愤怒的反日声音而影响外交政策。中国是日本出口的最大市场,也是日本最大的进口供应国。因此,如果中国真的执行“经济制裁”来对抗日本,正如胡所说,这将对中国的工业造成巨大的干扰,而这种工业又依赖于日本的供应和投资。然而,尽管一些自由主义者声称,经济合作不一定会带来信任——19世纪末英国与德国之间高度的经济相互依存并未阻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中日之间存在严重的信任缺失。在40年的正式外交关系中,日本从未对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慰安妇”的卑劣行径做出令人满意的道歉,并且双方对战争的“历史”争议屡屡发生。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朝日新闻》上首次发表的文章中表示,中日关系充满了“歇斯底里”。村上将中国和日本比作两个人,他们因喝便宜酒而喝醉,清晨醒来只留下令人痛苦的头痛。

由于国内政治原因,东京政府对其购买钓鱼岛/尖阁诸岛的行为淡化了中国的反应。日本政治近期变得更加民族主义。新成立的日本维新会由大阪市长松井一郎领导,前首相安倍晋三(否认慰安妇存在)当选自由民主党的党首。日本复兴的民族主义使得修复20世纪的伤痕变得困难。

解读中国政府对反日抗议的态度更加复杂。英国记者兼作家乔纳森·芬比认为,有三种可能性:政府无法控制抗议活动,出于对激起更多愤怒的恐惧而未采取停止抗议的措施,或者并不想冒着不爱国的风险。随着两国经历国内政治的转型,缺乏相互信任的情况下情况可能很容易失控。

有效的外交应建立在理性的信任建立过程之上,而不是情感的失控,然而在钓鱼岛/尖阁诸岛争端中,双方似乎都不愿意承担建立信任的国内政治成本。中日两国应该效仿法国和德国。尽管可以认为,现在的欧盟正处于经济斗争之中,而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目前被迫实施的紧缩措施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但至少欧洲人不会被征召去为斯特拉斯堡是否属于德国或法国而战斗和死亡。

朱塞佩·卡布西是都灵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的访问学者。

Chloe Zhou

Chloe Zhou is a seasoned journalist, known for her in-depth analyses and compelling narratives. With a keen eye for detail and a multilingual approach, she covers everything from local events to international affairs, always with the goal of informing and engaging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France.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