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文化
法国自然主义天堂展览强调自然主义的历史与文化
图片源于: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etimes/trending/this-shocking-invitation-by-french-museum-to-visitors-highlights-france-as-a-naturist-hub/articleshow/115888215.cms 法国一座博物馆对参观其自然主义展览的游客提出了大胆而意想不到的请求,该展览强调了一种在公共空间中促进非性社会裸体的生活方式。 位于马赛的欧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馆(Mucem)邀请观众在无衣状态下参观该展览,以便以更个人化和沉浸式的方式体验艺术作品。 这种不寻常的尝试旨在促使观众与艺术作品建立更深的联系,提供一种与展览主题相一致的生理体验。 这场名为“自然主义天堂”的展览展示了超过600件艺术作品,探讨了自然主义在欧洲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通过复古照片、杂志封面、档案视频和绘画,展览追溯了自然主义的起源,从作为健康和社会运动的发展,到其在现代身体积极性运动中的角色。 展览的目标不仅是教育游客了解自然主义,也挑战社会规范和对人体的认知。 博物馆邀请游客裸体参观展览旨在创造与展品之间的亲密体验。 通过脱去衣物,个人可能会与展览所描绘的身体接受、自由和自然生活主题建立更强烈、更个人化的联系。 Mucem希望裸体的体验能够帮助参观者反思自己与身体的关系,以及对自然主义本身的概念,以更真诚的方式加以思考。 法国自古以来被视为自然主义的避风港,在自然主义生活方式的历史和现代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法国的温和气候和沿海地带使其成为自然主义者的主要旅游目的地,提供了许多社区,在这些地方,裸体不仅被接受,而且受到庆祝。 博物馆强调,法国的自然主义与国家更广泛的文化趋势相一致,例如对健康饮食、自然疗法、瑜伽和冥想的日益关注,以及对社会“规范”的拒绝,这些规范常常对个人施加压力,使其顺应美容标准。 自展览于7月开放以来,已吸引近10万名游客,包括认同为自然主义者的人和对这一体验感到好奇的普通游客。 博物馆还举办了特别的观展活动,参与者可以在裸体状态下享受展览,这些活动吸引了600名参与者。 这种裸体艺术活动的趋势并不仅限于法国,类似的展览也在巴黎、维也纳、蒙特利尔、巴萨罗那、米兰和英格兰多切斯特等城市举行。 这些聚会被视为促进身体接受和挑战社会关于裸体禁忌的工具。 自然主义联合会主席斯特凡·德谢讷(Stephane Deschenes)解释说,裸体是促进身体接受的强大工具。 通过参与这些裸体活动,人们被鼓励接纳自己的身体和自然状态,摆脱衣物和社会期望的束缚。 然而,他强调,身体接受并不是展览的主要目标。 真正的目标是引发关于自然主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更广泛对话,使其对来自各个背景的人们更加接近和相关。 Mucem的自然主义展览是一个引人深思、创新的尝试,探讨艺术、文化和身体积极性之间的交集。 通过邀请人们在裸体状态下体验艺术,博物馆提供了一种独特而沉浸的方式去参与自然主义的历史,鼓励参观者面对自己对身体和裸体的认知。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采纳这种方式,进一步确立了法国作为自然主义文化中心的地位,并促进了现代社会对身体接受的持续对话。
阿尔萨斯地区的圣诞市场
图片源于:https://www.nzherald.co.nz/travel/why-the-alsace-region-of-france-is-the-best-destination-for-a-christmas-holiday/U7A4F4VQJJGNNK6MNS3IEAIXGA/ 斯特拉斯堡自称为“圣诞之都”,这个昵称确实适合该地区最大的市场。 在这个集中在市镇历史广场的市场中,有300多个木制小屋供人浏览。 最大的市场位于圣母大教堂广场,最古老的市场则在布罗伊广场。 到达摊位前,游客们会经过一个标志着基督童年市场的拱门,市场中出售阿尔萨斯地区的特色美食,如德式香肠knack d’Alsace以及玫瑰味热红酒。 广场克莱贝尔可能是游客最喜欢的地方。 这里是市场的圣诞树在夜晚被灯光照亮的地方,背景音乐则配合传统圣诞颂歌。 斯特拉斯堡的市场开放时间为11月27日至12月27日。 科尔马虽然市场规模不如斯特拉斯堡,但它利用其小巧的规模为广场集成了更多的小屋。 这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市场,因此即使错过了阿尔萨斯的节日,科尔马的摊位会在圣诞节后几天继续开放。 和斯特拉斯堡一样,科尔马也是多个市场的集合。 这里有六个供游客选择,包括位于蒙塔涅-韦尔特街的美食市场,专为吃货而设。 这里可以品尝到来自至少九位厨师的阿尔萨斯特色美食,如“女王的美味”小点心,这是一种用蘑菇和肉汁填充的松 flaky pastry。 科尔马还因其美丽的运河网络而闻名,行走在“小威尼斯”旁边,能够享受到镇上最美的市场景色。 在特定的日子,您也可以看到儿童合唱团在小舟上沿着运河漂浮。 科尔马圣诞市场的时间为11月26日至12月29日,除了美食市场,后者则开放至1月5日。 埃吉斯海姆的圣诞市场是阿尔萨斯地区较小的节日市场之一。 可以从村中心进入的两个市场提供约30个摊位,销售地区的手工艺品和美食。 对于童话爱好者来说,这座小镇声称是《美女与野兽》主要灵感之一。 被铺满鹅卵石街道和色彩缤纷外墙的圣伦昂喷泉映衬,进一步增强了这一说法。 这座城镇还是品酒的中心,您可以到布鲁诺·索格酒庄尝试一些该地区的雷司令,这是阿尔萨斯最常见的葡萄品种。 市场的开放时间为11月29日至12月30日,12月24日至26日除外。 [Read More…]
卡地亚在上海博物馆东馆揭幕精彩展览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
图片源于:https://www.yahoo.com/lifestyle/cartier-magical-exhibition-shanghai-marks-064008501.html 上海——在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卡地亚在上海博物馆东馆揭幕了最新展览“卡地亚,魔法的力量”。 此次展览标志着瑞士金融公司里氏集团旗下的珠宝品牌时隔20年重返国有博物馆。2004年,卡地亚成为第一家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全面展览的珠宝品牌。 此次展览展示了300多件珠宝、手表、档案以及其他卡地亚珍品,并与来自上海博物馆、故宫及其他国家博物馆借展的34件中国文物展品相映成趣。 其中一些作品,如最近发掘的成都著名的三星堆遗址的神秘文物,更让展览增添了历史厚度。 展览入口位于新近开馆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分馆。 卡地亚形象、风格与遗产总监皮埃尔·雷尼罗表示,此次展览反映了中国艺术和文化自卡地亚创立以来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他回顾了卡地亚超过170年的历史,称自19世纪路易·卡地亚成为家族的掌舵人,品牌便开始探索新的美学领域和形式,拓展卡地亚的美学。 当时,由于无法前往中国,品牌设计师们从记录亚洲文化的艺术书籍中汲取灵感,尤其是中国文化。 “对我们来说,中国的灵感特别之处在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丰富的符号,”雷尼罗说道,他将影响细分为人际关系的连接、与自然的联系、神话人物以及古代中国诗歌等几类。 雷尼罗补充道:“在材料或技法的结合上,我们也能看到与中国文化的对话,比如鸟羽的镶嵌工艺、玉石的使用以及红色与黑色的色彩组合。如今,这种颜色组合已与卡地亚的风格紧密相关。” 这一看法也得到了上海博物馆馆长楚小宝的认同。他表示,中国古董、宝石以及整体“自由精神设计”的精致品味,赋予了卡地亚作品“自然的活力和独特的持久活力”。 此次展览是中法建交60周年官方庆祝活动的一部分,向公众开放,直到2025年2月17日。 参观者可以在品牌的微信小程序上预约。 为了给参观者提供独特的观展体验,卡地亚与以火药爆炸艺术闻名的艺术家蔡国强合作,展览中创造了场景设计和视觉标识。 蔡利用尖端的数字艺术技术,将元代四大名家之一倪瓒的山水画输入他的AI模型“cAI”,并将AI生成的作品与他家乡福建省泉州的石雕和陶瓷作品相融合,创造出了一个传统中国院落的场景。 卡地亚大使巩俐在展览的蔡国强场景设计前合影。 卡地亚与中国及中国文化的联系在之前的一场珠宝展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展览开幕前一天,卡地亚在外滩举办了一场小型的“自然梦想”高端珠宝系列展示。 该活动在刚完成十年装修的外滩市政厅广场上举办,这是一座五层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由著名的英国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负责设计。 卡地亚在建筑的三层内展出,创造了沉浸式的空间,展出了400多件设计作品。 此次展示分为三个主要主题:“随风旋转”、“大地瑰宝”以及“水的形状”。其中一个专为定制订单和复古卡地亚传统作品设置的展室丰富了观展体验。 “随风旋转”展室内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 该系列在五月揭晓的最新作品,因其展示了鲜为人知且生动的动物场景,备受当地媒体和卡地亚爱好者的关注。
法摩艺术家Yto Barrada将代表法国参加2026年第61届威尼斯双年度展
图片源于:https://hyperallergic.com/968787/yto-barrada-to-represent-france-at-next-venice-biennale/ 法国摩洛哥艺术家Yto Barrada,近期在布鲁克林的艺术实践中通过雕塑、装置、摄影和纺织探讨后殖民历史叙事,将于2026年第61届威尼斯双年度展上代表法国,法国文化协会本周宣布了这一消息。 Barrada是由法国外交部和文化部指导下的法国展馆管理机构Institut组织的选拔委员会选出的,她将接替在今年展会上代表法国的法籍加勒比概念艺术家Julien Creuzet。 “在世界燃烧的时候,心怀感激。感谢大家,”Barrada在11月19日的Instagram声明中这样说道。 Yto Barrada在2007年第52届威尼斯双年度展上有过参展经历。 她展出了摄影系列《公共公园——睡着的人》(2006-2007),展示了在草坪公园里面朝下休息的受访者们,这一系列作品在中央群展中展出。 她在2011年也回到了威尼斯,展示了北京艺术家宋东的“附属展馆”中的一个大型现场装置,名为《电话书》(2011),其中她呈现了她不识字的祖母的笔记本,提供了对个人作品的独特视角。 Yto Barrada于1971年出生于巴黎,父母均为摩洛哥人,主要在摩洛哥港口城市丹吉尔成长。 她的许多作品根植于她的故乡,常常探讨移民和气候变化等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地缘政治问题。 她早期的系列作品《千疮百孔的生活:海峡项目》(1998-2004)记录了直布罗陀海峡作为从北非通往欧洲的边界通道,以及移民在选择离开家乡,追寻更好生活时所面临的种种困难。 Barrada对边界社区和跨文化对话的兴趣贯穿了她的多个项目。 在2006年,她共同创办了坦吉尔电影院,号称北非第一家也是唯一的电影文化中心和档案馆,目前正在一个1930年代修复的电影院内运营,该电影院位于坦吉尔一个主要公共广场内。 她还最近成立了位于坦吉尔的实验性研究与驻留中心The Mothership,作为一个聚集地,专注于“泛非生态女性主义实践”,涵盖纺织艺术、自然染料和园艺。 Barrada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多个机构展出并被收藏,包括今年在都灵的东方艺术博物馆、国际摄影中心(ICP)和长岛市的MoMA PS1的个展,后者将在该机构的庭院展出至2026年。 今年3月,这位艺术家曾因巴比肯艺术中心决定不举办关于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攻击的讲座而从在伦敦的纺织调查展“解缠:艺术中纺织的力量与政治”中撤回作品。 Yto Barrada的作品《棕榈标志》(2010),是一件包含钢结构、热镀锌金属板和彩色电灯泡的装置,尺寸为100 x 61 [Read More…]
安东尼·布尔丹在法国的美食圣地
图片源于:https://www.yahoo.com/lifestyle/anthony-bourdains-favorite-places-eat-171549951.html 安东尼·布尔丹是一位备受喜爱的厨师、作家和旅行纪录片制作人,令人遗憾的是,他在六年前去世,但他的影响依然存在于许多粉丝心中。 布尔丹的美食推荐通常都能成为美食爱好者的必去之地,他独特的平等主义饮食观也使得他的热爱不只是限于高档餐厅。 他经常寻找那些休闲、谦逊或经典的餐厅,正是这种态度,使得他成为了一个耳目一新的美食声音。 布尔丹对法国美食的热爱在他的节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一次《不拘一格》节目的巴黎特辑中,他提到在巴黎的街边品尝火腿三明治和咖啡是生活中最简单的乐趣之一。 作为一名居住在法国的外籍人士,我可以证明,法国的餐厅数量众多,使得选择就餐地点变得令人生畏。 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十次访问法国,获取餐饮建议总是明智之举。 因此,追随布尔丹的足迹,前往他钟爱的餐厅,成为一种难忘的探索方式。 以下是安东尼·布尔丹在法国的几处必访餐厅。 首先要提的是位于巴黎的Le Dôme Café,这是一家海鲜餐厅,布尔丹称其为巴黎的必访之地,仅次于埃菲尔铁塔。 这家餐厅在《短暂停留》的巴黎特辑中出现,布尔丹给予了其高度赞誉。 Le Dôme Café位于充满多样性的蒙帕尔纳斯剧院区,是一家极具传统的高档餐厅,至今仍然很受欢迎。 布尔丹在节目中提到,这是一个“经典中的经典”。虽然价格相比一般的巴黎小餐馆略高,但与其他奢华的巴黎餐厅相比,这里的性价比还是相对不错的,尤其是如果选择每日推荐菜单的话。 在Le Dôme Café,布尔丹点了一份海鲜塔,其中包含牡蛎、螃蟹、虾、龙虾、田螺、蛤蜊和海螺。 他沉浸在美食的乐趣中,强调说,即使有工具可用,享受美味的唯一方式就是亲自动手。 在Le Dôme,您可以选择其他美味的菜品,而不必非得点海鲜塔,推荐尝试他们经典的马赛鱼汤、经典的麦片比目鱼,或是龙虾意面,甚至牛排。 此外,巴黎的Bistrot Paul [Read More…]
第六届中法文化论坛在法国多维尔举办
图片源于:https://www.globenewswire.com/fr/news-release/2024/11/20/2984253/0/en/6th-China-France-Cultural-Forum-shows-importance-of-staying-curious-and-respectful.html 2024年11月20日(全球新闻通讯社)——在11月12日至14日于法国多维尔举行的第六届中法文化论坛上,法国前首相、前瞻与创新基金会(FPI)主席让-皮埃尔·拉法兰表示,中法都是古老文明,我们必须相互好奇对方的文化,同时尊重彼此的差异。 拉法兰强调,尽管两国之间的文化鸿沟依然存在,但此次论坛旨在弥合这些差距,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 今年是中法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两国在相互欣赏和钦佩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多年来,中法在各个领域加强了互动、交流与沟通,成为不同文明对话的典范。 从寻求共识到互相尊重,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学依赖于以开放的心态寻求共同点,同时尊重差异。 在开幕式上,Yishu 8的创始人克里斯汀·凯约尔分享了创办中法文化论坛的想法。 她表示,这一理念之所以能够实现,得益于来自两国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他们致力于促进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学。 迄今为止,论坛已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旗舰活动,并已纳入两国高层人文交流机制中。 2009年,凯约尔在北京和巴黎共同创办了Yishu 8,以促进中法艺术家的文化交流。 多维尔市市长菲利普·奥吉耶指出,文化开放促进相互理解,而文化对话则促进人文交流。 多维尔作为本届论坛的东道主,以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闻名,频繁举办展示中国艺术的展览,提升了双方的文化理解。 此外,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强调了多维尔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这正是中法文化交流的缩影。 传承与创新并行不悖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中法60年合作与发展”。与会者强调了艺术创新和人文交流的重要性。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西方归国学者协会(WRSA)会长丁仲礼在开幕式上致辞称,今年论坛的主题突出了珍贵的中法友谊,应代代相传。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时代,许多年轻人的社交圈都是在线建立的。他们受到新兴媒体的影响。”浙江省剧作家协会会长、国家戏剧协会副会长毛维涛指出,传统戏剧和戏剧艺术正在逐渐衰退。 然而,他指出,今天一些年轻人以新颖的视角展现传统,这种呈现方式越来越受欢迎。 文化作为相互理解的桥梁,而古籍与新兴技术则是我们理解彼此的窗口,维旺迪监事会主席扬尼克·博洛雷总结道。 中法两国文明生机勃勃,交流不断,这种文化交流从未停止。
美军解放法国唯一纳粹集中营:发现空无一人
图片源于:https://www.barrons.com/news/you-leave-through-the-chimney-death-camp-the-nazis-built-in-france-259fc9f5 80年前,当美军解放法国唯一的纳粹集中营时,他们发现这个营地完全无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位于德国边界东部阿尔萨斯地区的Natzweiler-Struthof集中营内,数千人被迫劳动至死或被杀害。 然而,当美军于1944年11月25日抵达时,“他们发现一个完全完好无损、完全空旷的营地,”历史学家Cedric Neveu对法新社表示。 “这里没有一名SS警卫,也没有一个囚犯。营地保持完好……德国人可能认为他们将会重返,”他补充道。 在Struthof及其附属营地被关押的约50,000人中,“17,000人死去或失踪,尤其是在1945年春季的死亡 march 过程中,”Neveu说道。 根据100岁的亨利·莫松(Henri Mosson)–最后几位幸存的法国囚犯之一所述,营地指挥官在1943年对到达的囚犯说:“你将通过大门进入,在这里离开后将通过焚尸炉的烟道。” Struthof于1941年在纳茨维勒村附近开设,该地位于沃日山脉800米(2600英尺)高的地方。 自1943年开始,在“夜与雾”(Nacht und Nebel)行动中,新的囚犯开始抵达,这些是纳粹对他们希望无踪无影消失的政治对手的逮捕行动。 作为法国抵抗运动的成员,亨利·莫松在1943年6月被捕,被判处死刑。 1943年11月,他乘火车被送往靠近营地的Rothau。 囚犯们被迫用枪托和狗咬来强迫上车,“没有足够的空间,因此有些人不得不在最后8公里(5英里)站着,”莫松回忆道。 “在路上,有一个人死去,”他说。 囚犯被剥光衣物,头发被剃光,先由焚尸炉加热的水淋浴,再进行消毒。 焚尸炉是许多囚犯离开营地的唯一出口。 莫松得到了给囚犯衣物消毒的工作,这让他在寒冷的冬天里有了生存的机会,尽管他仍需忍耐酷热和饥饿的条件。 “最后我们只吃了煮的荨麻,”他说,并补充道到他回到家时体重仅为38公斤(84磅)。 来自约30个国籍的男性被关押在Struthof,大部分是波兰人、俄罗斯人和法国人。 在被拘留者中,还有犹太人和罗姆人,以及耶和华见证人和普通罪犯。 [Read More…]
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的贵美博物馆唐朝展览提升法中旅游联系
图片源于:https://www.travelandtourworld.com/news/article/guimet-museums-tang-dynasty-exhibit-in-paris-strengthens-france-china-tourism-ties-during-the-year-of-culture-and-tourism-2024-a-new-era-of-accessible-travel-awaits/ 在巴黎的贵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一场名为“唐朝——一个国际化的朝代(公元7-10世纪)”的里程碑式展览隆重开幕。 该展览是中国国家文物局和法国文化部的联合 initiative,展出超过200件珍贵文物,生动反映了唐朝(618-907年)的丰富文化。 此次活动也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的重大里程碑。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为展览撰写了序言,强调此展览在加强两国文化联系和相互理解方面的重要性。 习近平强调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以增强人际交流,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合作。 马克龙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称此次展览是中法文化与旅游年中的亮点。 展现唐朝文化辉煌 该展览包括来自中国10个地区32个文化机构和博物馆的文物,展示了唐朝社会的丰富性和全球影响力,设有五个主题部分: “长安的生活”:突出了唐朝首都作为政治、文化和贸易中心的生活。 “丝绸之路”:展示了唐朝的开放性如何促进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联通。 “唐金匠的珍宝”:包括标志性的金匠杰作和罕见的考古发现。 “文化交流”:展示代表唐朝整合外来文化元素的文物。 “艺术的卓越”:展出书法、绘画和陶瓷,体现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 重要贡献 展览中的主要展品包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的29件文化遗物,其中涵盖生动的陶器人像和描绘狩猎场景的壁画。 这些文物捕捉了唐朝社会的国际化特性,艺术、商业和多元文化齐头并进。 同样,来自河南省文化遗产与考古研究所的绘制音乐和舞蹈人像,生动展现了唐朝表演的优雅和活力。 这些作品折射出一个社会和文化繁荣的时期。 唐朝的全球视野 此次展览经过精心策划,以便让观众深入了解唐朝在全球的重大意义。 贵美博物馆馆长雅尼克·兰茨表示,展览标志着一个文化里程碑,使法国观众得以探索长安的辉煌以及其在丝绸之路中的关键角色。 兰茨强调了唐朝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 北京大学历史教授李晓聪强调了唐朝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Read More…]
中法文化论坛在多维尔举行 纪念双边关系60周年
图片源于:https://www.globenewswire.com/news-release/2024/11/20/2984253/0/en/6th-China-France-Cultural-Forum-shows-importance-of-staying-curious-and-respectful.html 2024年11月20日,北京(环球网新闻)——法国外长兼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在法国多维尔举行的第六届中法文化论坛上表示,中法两国都是古老的文明,我们必须对彼此的文化保持好奇,同时尊重我们的差异。 拉法兰在11月12日至14日举办的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强调尽管两国之间的文化隔阂依然存在,但论坛旨在弥合这些差距,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 2024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两国在历史上有着相互欣赏和钦佩的悠久传统。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多年来,中法两国在各个领域不断增加互动、交流和沟通,在文明对话中发挥着每个代表的重要作用。 寻求共同点与尊重差异相结合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必须怀有开放的心态,既寻求共同点,又尊重差异。 在开幕仪式上,Yishu 8的创始人克里斯汀·凯奥尔分享了创立中法文化论坛的想法。 她表示,这一想法通过两国艺术家的共同努力变为现实,他们致力于促进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 迄今为止,文化论坛已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旗舰活动,并被纳入两国高层人文交流机制之中。 凯奥尔于2009年在北京和巴黎成立Yishu 8,以促进中法艺术家的文化交流。 多维尔市市长菲利普·奥吉耶表示,文化的开放促进了互相理解,而文化对话则推动了人际之间的交流。 多维尔作为今年论坛的主办城市,以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闻名,常常举办展示中国艺术的展览,增强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了解。 此外,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耶强调,多维尔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是中法文化交流的缩影。 继承与创新并重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文明的继承与创新:中法60年的合作与发展”。 在论坛上,与会者强调艺术创新与人际交流的重要性。 在11月12日的论坛开幕式上,西方归国学者协会会长丁中立表示,今年论坛的主题凸显了珍贵的中法友谊,这种友谊应绵延不绝,代代相传。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时代,许多年轻人通过线上社交圈生活,受到新兴媒体的影响,”浙江省剧作家协会会长、中华剧协副会长毛伟涛指出。 他表示,传统戏剧和表演艺术逐渐在下滑,但也有许多年轻人以新颖的视角呈现传统,使其重新受欢迎。 文化是相互理解的桥梁,古籍和新兴科技是我们了解彼此的窗口,维旺迪监事会主席扬尼克·博洛雷总结道。 中法文明生生不息,文化交流从未停歇。
法国拍卖史上最大的恐龙化石“火山”以600万欧元成交
图片源于:https://greekreporter.com/2024/11/19/dinosaurs-apatosaurus-skeleton-auction-france/ 一具22米长(72英尺)的阿帕托萨乌斯骷髅是法国拍卖史上最大的恐龙化石,已以600万欧元(约合63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据法新社(AFP)报道。 这具骷髅以470万欧元的价格被一位匿名收藏家买下,最终加上其它费用,总价达到600万欧元。骷髅的昵称为“火山”。 这位希望保持匿名的买家计划将拍卖所得的阿帕托萨乌斯骷髅捐赠给博物馆,以便公众能够欣赏到这一杰出的草食恐龙标本。 出售合同规定,未来的所有者必须允许古生物学家接触这具恐龙进行研究。买家承诺允许阿帕托萨乌斯展出在博物馆,并必须提供持续的科学研究访问。 这一安排确保这具骷髅能够为对这种蜥脚类恐龙的科学知识做出贡献,同时也让公众可以欣赏到它。 阿帕托萨乌斯骷髅创造了法国拍卖最高记录。 此次拍卖由比西亚(Collin du Bocage)和巴巴罗莎(Barbarossa)拍卖行进行。“这场拍卖是法国有史以来最高的恐龙骷髅拍卖之一,”拍卖eer奥利维耶·比西亚告诉法新社。 这具骷髅的估价在300万到500万欧元之间,这个最终价格远高于预期。 在出售前,这具骷髅在位于巴黎西南约50公里的延维伦的达皮埃尔城堡展出。这具骷髅在城堡的温室中度过了夏天,让公众和潜在买家观赏到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标本。 阿帕托萨乌斯骷髅,即“火山”在其粉丝中的称谓,包含75%至80%的原始骨骼,保存了约319块骨头中的254块。它由300块骨头组成,并因埋藏在坚硬的砂岩中而得以完好保存,保护了骨头不变形。 科学家估计,这种巨大草食恐龙在地球上行走时重达20吨。他们认为每只恐龙的寿命约为45年。 该骷髅的发现地在怀俄明州。 阿帕托萨乌斯是所有恐龙中体型最大的,属于蜥脚类群。它生活在约1.5亿年前的晚侏罗纪,主要分布在现今北美,特别是怀俄明、科罗拉多州和蒙大拿州的区域。 与所有蜥脚类一样,阿帕托萨乌斯以植物为食并迅速生长。它在约十岁时达到完全的成年体型。阿帕托萨乌斯与雷龙相关,并且与斯特戈龙、怀龙和食肉恐龙异特龙生活在同一时期。 “阿帕托萨乌斯”来源于希腊文,意为“欺骗的蜥蜴”。“火山”的遗骸于2018年在美国怀俄明州发现,当地法律允许个人获得土地租赁,以期挖掘史前骨头。 特定的挖掘工作发生在2019年至2021年间,并由一位法国投资者资助。化石被发现后运往法国,修复过程历时超过两年。 据法新社报道,承担将阿帕托萨乌斯修复至150百万年后体面的工作的是位于法国东南部卢伯龙地区的古生物实验室(Paleomoove Laboratory)。 修复工作确保了在法国拍卖的阿帕托萨乌斯骷髅目前处于最佳状态,以便进行展示和研究。